發布時間:2023-09-25 11:24:29
序言:作為思想的載體和知識的探索者,寫作是一種獨特的藝術,我們為您準備了不同風格的5篇景觀設計市場前景,期待它們能激發您的靈感。
【關鍵詞】廣場;人性化;景觀;鋪地
城市廣場作為開放空間,其作用與人們的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而隨著時代的變遷,城市廣場也日益受到人們的關注,且廣場景觀設計也越來越被人們所重視,創意、人性化、地區特色、文化魅力等因素都在影響著城市廣場的設計。
一、阜寧人民廣場簡介及評價
阜寧人民廣場位于射陽河南岸,新阜寧大橋南端的引橋西側,南臨原204國道,北枕射河南路,占地面積6.5萬平方米。廣場總體呈矩形,但不夠規則,因為東西各有一條南北走向的自然河道,而且小河并不是直的。阜寧人民廣場具有休閑、娛樂等多種功能,以寬宏的氣度、巧妙的布局、歐式的雕塑顯示自己的特色,使人們流連忘返。
1、廣場入口景觀
入口是以廣場磚的鋪地為主要造景元素,這是廣場的中軸線,也可以稱它為甬道,鋪地的兩側有三組相對的半圓形的花池。鋪地的前方一尊石雕女像坐落在廣場的圓盤上,石像俏然立在圓盤的水池中間,水池內有噴泉裝置,噴泉開啟起時,水花沖天,別有一種風情,雕塑女像左臂上揚,作揉發狀,右臂自然下垂,手里握著一條軟物件,身體略呈S型,好像在沐浴中,雕塑的形體美化了人們的心靈、陶冶了人們的情操。雕塑以北,鋪地兩側各有五根相等距離的圓柱,每根圓柱上頂著一個晶瑩的球體,球上橫斜著一個隸書體的“一”字。實際上是路燈,卻巧做成儀仗隊的形式。動靜結合的元素,為廣場增添了許多觀賞性,為市民提供了一個休閑娛樂的活動空間。四周設有草坪,座椅等,提供市民休息,充分體現了人性化設計。
2、廣場中心景觀
該區設有人工湖和活動區,人工湖是整個廣場的中心,依廣場圓盤而自然生成,與圓盤相夾的部分都用小柏叢圍成花池。在廣場景觀空間的藝術處理上,營造一種自然的氛圍,體現了生態化的設計。活動區是以廣場圓盤為主,以大面積的硬質鋪地為主要景觀元素,為市民提供了活動的空間,體現了廣場的簡潔大方的特點。且在鋪裝圖案的設計上也加入動感、活力的元素以及明快的節奏感,盤心之上是一個特大的圓環,上有花瓣紋樣的圖案。廣場圓盤的北部是歐式廊柱,聳起一個特大的立式半圓,東西各有八組廊柱相連接,形成相間的拱狀門和直角門,它們共同輔托起中間的一道大拱門,大拱門高而闊,被八根廊柱支撐著,相聯綴的廊柱在整體上如同一個巨人伸開雙臂,作擁抱之勢,顯示一種親和力和向心力。如果說廣場是城市的眼睛,那么歐式廊柱所在的位置便是阜寧人民廣場的眼睛。廊柱的周圍依次是花池、環形路,廊柱向四周伸出輻射狀的道路。在空間造景及布局上做到了形式與功能的巧妙融合,顯示自己的特色,贏得人們流連忘返。在廣場中預留大面積的活動空間,可供市民舉行多項游玩健身等活動。充分體現了整體性,個性化設計。
3、廣場四周植物配置
在廣場景觀設計中,選用了適合當地氣候生長的垂柳、月季、雪松棕櫚類樹種。在廣場圓盤的四周是大片的草坪,草坪四周穿插著一些花池,點綴著垂柳月季等樹木。這樣的植物配置形式給人們帶來視覺上的美感。東西兩側是綿延起伏的土丘,土丘上種植草坪,腳踩上去柔軟而有彈性,還種植了一些植雪松棕櫚類長綠樹木。既能方便夏季游人的隔離遮擋的效果,又到達了廣場布局的統一,提高了廣場的環境質量,達到了植物對廣場的利用功能。
二、城市廣場景觀設計原則
通過對阜寧廣場景觀的分析,城市廣場景觀設計應遵循以下原則:
1、人性化原則
城市廣場景觀設計,要充分認識和確認人的主體地位和人與環境的關系,把以人為本的宗旨體現到廣場環境的創造中,注重人在廣場空間活動的心理和行為,創造出不同性質、功能、特色等的活動空間,以適應不同年齡市民的的多樣化需求。
2、整體性原則
城市廣場景觀設計,在滿足廣場使用的基本功能的基礎上,要進行風景美學的研究與探索,體現城市廣場的整體美、技術美與形式美。不同文化,不同地域,不同時代孕育的廣場也會有不同的風格內涵,應承繼城市當地本身的歷史文脈與適應地方風情民俗文化,由此塑造富有特色、充滿魅力的城市廣場。
3、特色性原則
首先城市廣場應突出其地方社會特色,即人文特性和歷史特性。城市廣場建設應承繼城市當地本身的歷史文脈,適應地方風情民俗文化,突出地方建筑藝術特色,有利于開展地方特色的民間活動,避免千城一面、似曾相識之感,增強廣場的凝聚力和城市旅游吸引力。其次,城市廣場還應突出其地方自然特色,即適應當地的地形地貌和氣溫氣候等。城市廣場應強化地理特征,盡量采用富有地方特色的建筑藝術手法和建筑材料,體現地方山水園林特色,以適應當地氣候條件。植物材料選擇上突出本土植物,努力打造地方自然特色突出的現代化城市。
三、城市廣場景觀設計藝術表現
城市廣場一般是以廣場鋪地、雕塑、水體、植物等為藝術表現的。
1、廣場鋪地
地面的最基本的功能是為市民的戶外活動提供場所,同時要起到限定空間、標志空間、增強識別性的功能,因此廣場鋪地設計要新穎特別,和周圍的環境相呼應。在選擇材料時,用作于廣場鋪地材料要注意安全隱患,材料應當防滑、耐磨、防水排水性能良好。過去大多廣場鋪地用的水泥方磚和現在流行的廣場磚相對刻板而單調,若在重點地方稍加強調,會對比襯托出一種意想不到的美感。從鋪裝圖案上,以簡潔為主,因為廣場是室外空間,所以只在重點部位稍微強調。廣場鋪地要與功能相結合,通過質感變化,標明盲道的走向,通過圖案和色彩的變化,界定空間的范圍等。城市廣場的鋪地一般采用花崗巖、卵石、石材等作鋪面。
2、廣場雕塑
雕塑是供人們進行多方位視覺觀賞的空間造型藝術,是城市廣場景觀的點睛之筆,在任何視角、任何時間都帶給人美的傾訴,其傳達的內在思想豐韻也是至真至誠的。雕塑應該符合廣場主題的要求,要有鮮明的形象,要與廣場的氣氛風格相一致,與周圍的環境景觀相符合。一件完美的雕塑作品,不僅依靠自身的形態使廣場有了明顯的識別性,增添了廣場的活力和觀賞力,而且對整體空間環境起到了烘托、控制作用。
3、廣場水體
水體常常在閑靜的廣場上創造出跳動、歡樂的景象,城市廣場中的水景有噴泉、瀑布等形式,它的靜止、噴發、跌落都成為引人注目的景觀,增加空間的趣味性。設置時應確定水體在整個廣場空間環境中的作用和地位后再進行設計,這樣才能達到預期效果。
4、廣場植物
植物提供給人以生活美的享受,自然風景的再現和空間藝術的展示。廣場植物是城市廣場景觀形象的主要組成部分,樹木本身還具有表示方位、引導和遮陽的作用,對樹木進行適當的修剪,樹木自身的造型和色調,能夠制造出城市廣場空間的另一種景觀。在廣場設計手法上,通過對廣場與道路的相鄰處月利用樹木、灌木或花壇起分隔作用,減少噪音、交通對人們的干擾,保持空間的完整,還可利用綠化對廣場空間進行劃分,形成不同功能的活動空間,滿足人們的需要。
四、結語
城市廣場是人們娛樂活動的主要公共空間,設計時要考慮到藝術效果、文化、經濟性、環保等多方面因素,加入時代性、民族性、地域性的特點,實現人與人之間、人與自然、自然與科技之間和諧的場面。
參考文獻
[1]賴丁紅.城市廣場的人性化設計探析.現代園藝,2008.11
[2]馬輝.景觀建筑設計理念與應用.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10,5
關鍵詞: 市政廣場 綠化景觀 規劃設計
一、市政廣場的特征
市政廣場應集中體現廣場的主題,具有特征鮮明的建筑物與空間形態,有明確的向心空間形式,有上下、左右、前后的空間方位感,能通過穿透、重疊、連接、透視、序列、光影等手法表達并闡明空間。
二、市政廣場綠化景觀規劃設計的原則
市政廣場是政治、文化、活動的中心,是政府和民眾溝通的橋梁,也是公共建筑最為集中的地方,它具有公共性、開放性和時效性,區別于公園的設計,所以它的規劃和設計除應符合國家有關規范的要求外,總體布局上,還著重考慮植物景觀和燈光夜景效果,以圓形、橢圓形、扇形和自然流線型進行構圖,通過對交通流線的組織分析,利用鋪裝、綠化、燈光、水景和園林小品等景觀元素,與建筑物前的景觀空間有機地融為一體,互相滲透、互為對景,組成各具特色的、簡潔大方的、色彩明快的景觀空間。重點突出政府廣場的植物景觀效果,充分展示行政中心形象,強調地域文化與現代文化的有機結合,以雕塑、園林小品的表現形式,賦予文化內涵,突出時代氣息,以植物造景為主,既突出景觀效果,又注重生態效益。特別應遵守“以人為本”的原則。一個聚集地是否適宜,主要是指公共空間和當時的城市機理是否與其居民的行為習慣相符,即是否與市民在行為空間和行為軌跡的活動和形式相符。即用起來得心應手、充分而適宜,其使用進一步貼進人的生活。其次要有地方特色,既包括自然特色又包括社會特色。但要避免千城一面、似曾相識之感,增強廣場的凝聚力和旅游吸引力。更重要的是要注重高質量的生態學效應。
三、市政廣場綠化景觀規劃設計的目的
市政廣場作為城市的公共空間,其尺度也是影響廣場空間效果的重要因素。合適的廣場尺度應是廣場尺度與周邊圍合物的尺度有適應的比例關系,廣場與人的行為活動、觀賞、和使用尺度要匹配。要對它有一個準確的定位,從整體上考慮它在城市空間序列上的作用,這樣綠化景觀規劃設計既符合建筑規劃格局,又順應城市空間機理,通過巧妙的設施配置,體現“人性化”,為市民創造宜人的城市空間,滿足市民對市政廣場的需求。
四、市政廣場綠化景觀規劃設計的理念
市政廣場綠化景觀的規劃和設計應注重高質量的生態學效應。因地、因材制宜地配草坪、花卉、灌木、喬木等生態要素。植物培植以鄉土樹種為主,并且考慮植物造景,充分利用植物的生長習性,以點、線、面的形式種植,通過植物高矮、疏密、色彩的合理搭配,以簡潔大方明快的植物配置突出植物的空間和色塊的景觀效果及生態效益。為了突出色塊種植的景觀效果,可采用多種顏色植物搭配種植,對比強烈,色彩艷麗,富有動感,充分展現流線型色塊的景觀效果。另外還要充分考慮寒地城市特定的生態條件和氣候特點。冬季由于缺少綠化,景觀較為單調,廣場利用率和其他季節相比不高。因此,一方面應選擇適合于寒冷地區生長的植物類型,加大常綠樹種的比例,另一方面應避免設置大面積的空曠草坪。
關鍵詞:展貿城;開敞空間;景觀設計
1引言
廣州作為傳統商業城市,依托空港、海港、信息港等資源,是廣東省最為積聚、規模最大的中心城市。在全省的批發市場中,廣州批發市場數量就占了50%。但隨著城市的發展,廣州展貿業的發展一直比較緩慢,相比深圳、義烏等城市,在行業內部競爭優勢不明顯,特別是上百億批發市場中。因此,廣州雖然位于廣東省批發業的龍頭地位,但需要大型的、規模型的、高起點的展貿市場來滿足區域產業需求,匹配廣州國際性大都市的定位。
當前廣州的展貿物流業在“廣交會”龍頭帶動下,再一次面臨著全面升級改造的發展機遇。廣州國際商品展貿城將依托珠三角產業集群,借助廣州會展業優勢,打造完整會展產業鏈的、配套齊全的、功能完善的一站式綜合魅力體驗區,是以常年展貿為主,集會議會展、商務商業、信息、財務結算、物流配送等多種配套功能為一體的窗口區域,成為立足華南、面向全國、影響全球的國際采購中心和商品集散中心。
筆者將主要圍繞展貿城獨特、個性化的開敞空間和景觀設計部分作介紹分析。
2開放空間設計
展貿城兩地塊的服務核心區,同時也是兩個大型公共開放空間的中心,在總體上延長出“2核9指”的開放空間構架。2核為南北兩大集會廣場,坐落在大面積的人工湖水域中及被大片濱水綠地圍繞著,并呈放射狀地延伸出9條綠化走廊通向江邊及的生態綠帶,融入到大范圍的生態綠化系統。
開放空間的規劃著重在公共使用性,設計希望塑造一系列符合多種需要的交往活動場所,能積極形成、連系、延續和交錯出多樣化的展示、集會及休閑活動。規劃以3組動態及靜態的大型開放空間系統交疊以成,形成Yellow廣場+Green公園+Blue水岸的開放空間總架構。
(1)活動廣場(黃帶)
交易區活動節點及連系之間的步行景觀大道,設計特色的場館區主入口廣場,以太陽系8大恒星為主題地面鋪裝突顯場館的立面設計,加強場館的標識性和獨特性,并冠以各星系的所屬的名字,分別是火星館前的瑪爾斯廣場、金星館廣場前的維納斯廣場、水星館前的赫爾莫斯廣場、土星館前的薩圖努斯廣場、木星館前的朱比特廣場、天王星館前的烏拉諾斯廣場和海王星館前的普尼頓廣場等,以“黃道”大型步行臺道連貫在一起。中心地帶以太陽中央廣場為活動核心,能舉辦不同類型的大型集會、戶外展覧、及文藝綜合表演等。用地南部交易區以外蘊含著較生活性的功能分區。
(2)綠化景觀公園(綠指)
由南北兩大綠化景觀公園及其向延伸的綠化走廊組成。南面由“商業步行街”及“地球博覽公園”兩大綠地及之間的“榮譽灣”水域組成;而商業步行街可結合水域打造成為威尼斯水街,賦予休閑景觀的功能。北面由“寧靜海灣公園”及“寧靜海”湖面水域圍繞太陽中央廣場組成,為場區提供最大的開敞綠化及水域空間,公園綠地同時是觀賞太陽中央廣場上地標建筑物的理想觀景點。
(3)濱水休閑帶(藍指)
南北片區中心的人工湖以多條水道連接到用地外的區域水系,設計利用并塑造出多種多樣的生態景觀水岸,建設宜人的步行堤岸及跨水棧道,提供理想的人行休閑水岸帶。
3景觀系統設計
設計對場地的景觀系統規劃著重于行人及駕車前往區內對場區環境的視覺體驗,特別是對大笵圍的場地位置的可識別性和方向感的有效打造。設計在園區南北兩個入口廣場以大膽的現代雕塑裝置手法分別在北部的入口廣場放置大型玻璃拉幕及南部的入口廣場為標志物,增加場所大門的識達性。核心區的太陽中央廣場中建立著園區的標志性建筑群,包括180米的宙斯塔、龐然蓋天的阿西娜天幕和水中翻飛的阿波羅會議展覧中心。高聳的宙斯塔與大體量低層的交易場館形成鮮明的對比。設計將在宙斯塔頂層設置觀光層及餐廳,從這俯瞰整個場區可觀看到場館特別設計的七彩天面和“黃道”上不同色彩混組的有趣廣場鋪裝地面。在宙斯塔對面的寧靜海灣公園,是觀看這組宏偉建筑的理想觀景點。在行人眼視水平方面,考慮到大面積場館對行人的壓迫感,設計在場館之間留出較寬的視線廊道通向的開敞地帶,同時將場館作特別立面處理,增加透視感,減少壓迫感。
4結語
如今很多城市已經建設有大型的國際型批發市場。周邊很多城市的建設已經走在廣州的前面,這就需要廣州國際展貿城在產品的類型選擇上,開放空間使用性、景觀設計等方面有自身特色,擁有這樣的主題方向,才會真正營造具有地標性的國際型批發市場,成為新一代展貿市場的領航人。
參考文獻:
[1]肖毅強,許吉航. 德國展貿業發展及會展中心規劃[J]規劃師 , 2001, (05).
關鍵詞:城市火車站;廣場;景觀;設計元素
一、城市火車站站前廣場的地面鋪裝
地面鋪裝不僅為人們提供活動的場所,而且對空間的構成有很多作用。
1.地鋪色彩和圖案
城市火車站站前廣場的地面鋪裝可利用色彩和圖案來限定空間、標志空間、增強識別性,可以通過地面處理給人以尺度感,通過圖案將地面上的人、樹、設
施與建筑聯系起來,以構成整體的美感,也可以通過地面的處理來使室內外空間與實體相互滲透。根據構成原理設計地面鋪裝圖案,不同的組合排列產生多樣的視覺效果,并可以影響大眾心理。通常不同功能的區域采用不同種類的鋪裝方式。對于城市火車站站前廣場,由于其對于交通方面的特殊要求,地面鋪裝的導向和分區的功能尤為重要。(圖1)
2.地鋪材質
從工程和選材上,城市火車站站前廣場地鋪應當防滑、耐磨、防水排水性能良好。花崗巖是用于鋪裝的一種高檔材料,具有高雅、華貴的效果,但成本高、投資大,需要與一定的場合相匹配,尤其是雨雪天防滑效果差,用作廣場鋪裝材料存在安全隱患。過去大多廣場鋪地用的水泥方磚和現在流行的廣場磚相對刻板而單調,若在重點地方稍加強調,會對比襯托出一種意想不到的美感。天然材料的鋪地,富有田野情趣,對人往往更具親和力,是廣場鋪地中步行小徑的理想選材。在調查中發現,城市火車站站前廣場的鋪地一般采用廣場磚、花崗巖、木材、卵石、石材作鋪面。
二、城市火車站站前廣場的公用設施
環境設施對于廣場的使用功能和整體藝術效果都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城市火車站站前廣場上的環境設施主要是指商業服務及休息、衛生、信息和物品寄存等設施組成的網絡。環境設施應以人為本,符合人的行為與心理規律,進行合理布局。設計理念上,應該認為它們既是硬件設施,還是一種城市景觀,追求形式與建筑群體相協調。環境空間應考慮與城市特性、廣場特性相適應,作為“城市的面容"與周圍的土地利用相協調。其設施配置的規劃設計原則是充分發揮環境空間中所配置的設施的功能。另外,還應照顧到老人、殘疾人,考慮無障礙設計。
1.座椅和座位
座椅是城市火車站站前廣場上主要的休息設施,供旅客休息甚至是城市人員做短暫休息之用(圖2)。
城市火車站站前廣場的座椅應符合廣場的整體風格,色彩和材質多樣化,滿足各類人群的需求。在旅客活動平臺附近和廣場的邊緣都應設置一些座椅,以分別主要為室外旅客和城市人流服務。根據旅客與市民各自的行為和心理特征,座椅應滿足多樣化的需求。座椅要根據旅客的行為特征來布置,要保證行李的安全和提供存放位置,避免與交通流線靠得太近,為市民設置的座椅則可在交通線的邊緣上,座椅周圍的環境也很重要,應考慮陽光、人的心理等因素的影響來營造空間。座位周圍的樹木應種植落葉喬木,并要有足夠的高度以便夏季遮陽,冬季光禿的樹枝會把投影減到最小。座位的類型不應只有一種,也不應都朝一個方向。廣場上座位的數量也是不容忽視的問題。研究廣場上座位的數量問題,可先把座位分為主要座位和輔助座位。廣場上不應該只有主要或輔助座位,而兩者應該合理的搭配。如果一個廣場所提供的方位全是長椅或單獨的坐凳,那么在人稀少時就會顯得過于空曠。
2.城市火車站站前廣場的景觀小品和雕塑
城市火車站站前廣場應能滿足城市展示的功能,廣場的景觀小品和雕塑在其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城市火車站站前廣場的景觀小品和雕塑應能夠體現出該城市的地域特色和歷史文化等,并與周圍景觀風格統一。
3.城市火車站站前廣場的通訊設施
城市火車站站前廣場上的通訊設施包括電話、電信、郵局等公共設施。公用電話是人們使用頻率最高的通訊設置,公用電話亭一般集中分兩組布置在廣場出
入口,盡量處在相對安靜、避風的空間環境中,周圍最好置一些座椅之類的休息設施,廣場邊緣也要設置一定量的電話亭,以免過境人流進入廣場內部帶來不必要的穿行。電話亭話筒的位置要高低配合,以便于兒章及殘疾人使用。
4.城市火車站站前廣場衛生設施
垃圾箱和衛生間等衛生設施應與其它環境小品的巧妙組合,形成完整的服務設施體系。為了使這種不太雅觀的環衛設施不過于突出,應和其它設施如座椅、護柱、燈柱等巧妙組合在一起。還應該注意垃圾箱在廣場邊緣的設置,因“邊緣”垃圾箱的服務對象還包括了城市過境人流。垃圾箱還應外形簡潔,易于清掃,無論是陶瓷的、塑料的還是金屬的,都宜做成固定式。城市火車站站前廣場的垃圾箱主要應布置在人員流線附近和人員易停留處和休息空間邊緣。要想垃圾箱能收到實效,應將它們設置在恰好有垃圾投入的地點,如公交車站、休息區、步行路的兩側等。
5.信息與導視系統
信息與導視系統簡單地說,就是要立和掛一些牌子或是利用地鋪、色彩等誘導車流和人流,使人們知道“我該怎么走”(圖3)。視線與尺度、位置和方向是能否起到標志作用的關鍵。信息與導視系統應符合以下原則:
(1)層次性 通過系統的構成實現多層面性,即在該告知的場合(層面)提供該告知的信息,不能多也不能少,要恰到好處,太多易淡化主題,太少起不到作用。
(2)識別性 按照觀看距離參數指標(遠距離識別、中距離識別、近距離識別)設置標志的尺寸與形態,色彩搭配易識別。
(3)連續性 按照觀看距離參數指標(遠距離識別、中距離識別、近距離識別)設置標志的尺寸與形態,色彩搭配易
(4)指示性 站前廣場是人流集散的中心,信息系統明確的指示性有助于高效地疏導人流和車流。
(5)統一性 除了要滿足視覺尺度的關系,還要注意視覺背景的統一,若結合城市特色來具體設計這些指示設施的觀賞空間環境,一定會提高提高廣場的空間和文化品質,乃至提高城市形象。
三、城市火車站站前廣場的綠化
城市火車站站前廣場是城市的“門戶”,其綠化區別于一般的城市游園綠地,具有表達地域性、組織交通、提供休息及休閑空間和提高環境品質等的作用。
1.城市火車站站前廣場綠化系統的作用
首先,站前廣場可以通過植物,尤其是樹木的種類來體現城市的地域特色,如在站前廣場上種植市花、市樹等,會給外地旅客留下深刻的城市印象(圖4)。
其次,綠化可以改善廣場的微氣候。城市火車站站前廣場上通常有大面積的石材鋪裝地面,若能有草皮、樹木點綴其上,就可以減少陽光照射而產生的熱輻射。綠化會給旅客步行、集散帶來良好的遮蔭,會給旅客營造良好的戶外候車、短暫休憩的空間環境。
此外,綠化還常常被用來分隔場地,組織交通。對于廣場的建筑群體空間環境來說,它更是一種襯托建筑、美化環境、組織空問的有效手段,大面積的綠化更是一種城市景觀。
2.城市火車站站前廣場綠化的布置及植物配置
城市火車站站前廣場綠化系統通常由集中綠地和分散綠地、地面綠化和空中綠化等組成。
綠化要根據場地功能來進行合理布置。供旅客休息活動的綠地,不應設在被車流包圍或者主要人流穿越的地方。當綠地面積不大時,通常采用半封閉的布置形式,種植地段的四周通常圍以用可兼做座椅的圍護結構。對于面積較大的休息綠地,可以采用開放式的布置,讓旅客能自由出入種植地帶而不加任何欄桿或綠籬圍隔。這種方式使綠化和廣場連成一片,感覺自然舒暢。復合通體系帶來了城市火車站站前廣場多層次的空間形式,而綠化與空間相輔相成景觀性和引導性就更強,能強調空間和豐富空間形式,使空間結構清晰。用于隱蔽和分隔的綠化植物應以常綠樹為主,而布置在休息、綠地上的樹木則應常綠落葉樹搭配,而且在外形和色彩上均應有所選擇。
四、城市火車站站前廣場的水景
水體也是城市火車站站前廣場生態系統的一種要素。旅客在經過一定時間的火車旅途后,常常會感到疲憊,在城市火車站站前廣場可以設置水體減輕人們緊張感,并且利用水體劃分空間、調節微氣候、加強視覺聯系的作用。
水體大體上可分為兩類,一類是靜態的水體,一類是動態的水體。在城市火車站站前廣場應用靜態水體,可以映射天空,對周圍景物產生倒影,使空間更加開闊,使旅客心情放松。在城市火車站站前廣場上設置動態水體往往更能促進人的參與。在廣場上可以利用噴泉形成視覺的焦點,為旅客提供一個休閑娛樂的空間。同時豐富空間和景觀層次。
五、城市火車站站前廣場的照明
城市火車站站前廣場照明應與環境藝術相結合。燈具的形式應和周圍的建筑環境相協調,還要反映時代氣息及地方文化特色。廣場燈的布置還要考慮它白天和夜間在廣場上的裝飾效果。燈具白天主要可界定空間,加強空間的序列感。
關鍵詞:景觀,設計,工程,改造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 of urbanization, environment landscape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city, this paper combined with years of the worked practice to the removal of landscape engineering projects in the centre of the environment as an example, city water treatment plant landscape design are analyzed and discussed.
Keywords: landscape, design, engineering, the transformation
中圖分類號: V444.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隨著城市化發展的大步推進,相對集中的人群和相對集中的工廠,每天都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城市的環境,導致城市形成了一套特有的、復雜的生態系統。
然而,在社會飛速發展、產業不斷變遷的今天,經濟效益儼然成為了中國社會各項事業發展的主要評價標準,對于景觀設計行業而言,我們所見的,大多是這樣的景象:地產商業奢華景致大行其道;政府大樓廣場大量占用土地、攀比排場;風景名勝、歷史文化遺跡未被保護修繕,反而競相開發為暴利旅游景區,等等。
在這樣的行業狀況下,作為城市綠化分類中不可或缺的一類,工廠綠化卻越發顯得單薄單調。工業作為我國經濟發展支柱產業之一,它的環境景觀似乎常常被人們所忽視。那些工業利潤最根本的創造者們,長期勞作于工廠的工人們,他們更需要一個可以放松身心、整潔舒適的廠區環境。但在現實中,大多數廠區的環境景觀,常常流于單調、雷同、粗糙的設計形式和內容。各地的水處理廠,尤其寒地廠區亦是如此。其實,如果對廠區性質及現狀條件充分了解并加以具體分析,完全可以拋開生硬的設計模式,做出舒適、安全又富有特色的優秀環境景觀。
一.項目概況
本案為呼倫貝爾市中心區給水改擴建工程基礎建設項目。廠區位于海拉爾區城郊處,周邊空曠,現狀場地平坦,綠化基礎良好,各廠房及清水池、各類回收水池、污泥濃縮池等設施均處于在建過程中。廠區建筑分布于場地北部及東部。其中,位于場地西北部的四層綜合辦公樓為主體建筑,也是全區的制高點,建成后可俯瞰整座廠區。場地西部可作為較為完整的景觀綠地使用。南部為預留地。廠區有兩個入口,均位于場地西部。
二.設計原則
1.軟質景觀為主,硬質景觀為輔,突出水廠主題特色
2.合理利用現狀條件,因地制宜,以人為本
3.注重普遍綠化,選擇鄉土樹種,提高生態效益
三.目標定位
將人、文化、自然三者的互利共生性調整至最佳融合狀態
四.設計構思
經現狀勘察分析,規劃廠區分為五大功能區:生產加工區、管理辦公區、主體景觀休閑區、運動休閑區、預留備用區。布局如圖所示:
水廠之靈魂正在于水,營造水體景觀可以充分展現水廠的工廠文化與生產功能的融合統一。由于本項目具有較為完整且具一定規模的綠化景觀用地,可將水體與綠地植被緊密結合,以整體軟質景觀作為水廠的景觀營造切入點。
平面圖
選取西部完整地塊,打造“自然水體+庭院綠化”的環境風格。水景設計形式盡量展現“水”的天然特質――“流動性”、“豐富性”、“凈化性”等等。點綴景園建筑小品及配套設施,提升廠區作息環境的美化度及舒適性。水源從泵房處地下就近引管供給,水景的挖方土就地供微地形及假山瀑布的堆造使用,滿足土方平衡。
五.綠化設計要點
廠區各處鑒于水處理工藝流程及其他使用功能的不同,綠化設計也有特殊注意的設計要點。
(1)煤渣堆場
為防止煤灰被風吹散造成污染,四周盡量采用密閉式種植,以及喬、灌、草多層次綠化遮蔽,尤其在下風向應有較大面積的灌木叢,選用抗性強、葉面粗糙多毛的植物品種為宜,如金銀忍冬、天目瓊花等等。
(2)清水池、反沖洗廢水回收水池及回收水池
由于均為地下封閉式水池,上部覆土不宜過深,故使用淺根系(根深40cm以內為宜)灌木剪型及地被綠化。池頂高程高于地面0.5m,可結合高差設計多層次剪型籬與地被圖案或色塊。
(3)污泥儲池
因同樣采用地下封閉儲泥方式,故地上部分種植設計同上。
(4)凈水間、送水泵房、加氯間
此類水工藝處理廠房周邊地下埋設管線較為密集,同樣宜采用淺根系剪型灌木及地被綠化。其中,加氯間周邊可種植抗氯性較強的接骨木、檉柳、地錦等植物。
(5)運動場地
四周宜有喬木或大灌木綠化遮蔭,東西向尤為注意。臨煤渣堆場側宜采用豎向多層次種植以達到防塵效果。因與加氯間相近,四周可栽植吸收氯氣或抗氯性強的植物,最佳樹種選擇桑樹、黃菠蘿、接骨木。
種植設計圖
古語云:“巧密于精思,神儀在心。”為了創造和維護適宜人們生活和工作的環境,相信每一處場地、每一個細節,都值得我們深入思考和落實于行動。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