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3-09-27 10:22:05
序言:作為思想的載體和知識的探索者,寫作是一種獨特的藝術,我們為您準備了不同風格的5篇公共管理的主要理論,期待它們能激發您的靈感。
提 要:關聯理論抓住了語用交際與認知的共同本質――尋找關聯性,同時發現了語用交際與認知在同質基礎上最根本的區別――在關聯量上的區別――認知往往是尋找最大關聯性,但交際中的理解是尋找發話者的能力和意愿允許范圍內的最大關聯性。關聯理論不僅對話語理解的推理做出更全面、合理的解釋,而且發現了話語理解的導向和制約機制。關聯理論的這些貢獻將對語用認知學的發展產生不可估量的影響,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關鍵詞:關聯理論的貢獻;交際;認知;話語理解的導向和制約機制
中圖分類號:H0-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0-0100(2011)06-0055-4
On the Major Contributions of Relevance Theory
Du Fuxing
(Shenzhen Polytechnic,Shenzhen518055,China)
This article mainly discusses the major contributions of Relevance Theory, which has captured the nature of 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 ― to find relevance. Meanwhile, it exposes fundamental differences between 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 These are different in the degree of relevance. Cognition means to find the most relevance, while understanding in communication is to find the most relevance compatible with the speaker’s abilities and preferences; Relevance Theory has not only successfully explained the pragmatic inferences, but has also discovered the guiding and restricting systems of communicative interpretation. These contributions will exert an immeasurable influence upon the development of pragmatics andcognitive theory, and thus have epochmaking significance.
Key words:contributions of Relevance Theory; communication; cognition; the guiding and restricting systems of communicative interpretation
1 引言
關聯理論雖只經過20多年的發展,但它對語用學和認知學的貢獻很大。它的這些貢獻至今只被少數人意識到,原因有兩個:其一是關聯理論本身處于發展之中,關聯性的方向性問題剛剛解決,因為這個問題影響到關聯理論的核心――關聯原理――的理解和運用,進而給關聯理論的成果蒙上了一層霧;其二,這些貢獻本身是很抽象的,把它們總結出來需要做許多工作。本文旨在總結關聯理論的主要貢獻,以求進一步推廣該理論的運用。
關聯理論由D. Sperber 和D. Wilson提出,但說關聯理論的貢獻,并不只是這兩位學者的貢獻,而是指所有持有關聯理論思想、并為之付出努力的學者們(如Blakemore, Carston等及中國的學者)的貢獻。
2 關聯理論的貢獻
2.1 揭示語用與認知的異同――區分交際中的認知和普通認知
關聯理論由D. Sperber 和D. Wilson 1986年在《關聯性:交際與認知》(Relevance: 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這本書中系統提出。書的命名就意味著這兩位學者要把交際與認知放在一起研究。關聯理論這樣做的結果有兩點值得一講:一是發現了語用與認知在質上的共性;二是同時發現了它們之間在同質的基礎上關鍵的區別。
根據關聯理論,交際理解與認知理解都是尋找關聯性。D. Wilson(1995:37)認為:關聯性與理解是同一塊硬幣的正反兩面。關聯的必要條件是要有語境效果。語境效果是新信息與語境假設的一種關系。在交際中受話者根據語境假設來理解明示刺激信號;在認知中認知主體根據認知語境假設來理解認知對象,明示刺激信號只是一種特殊的認知對象。這是交際與認知的共性。
雖然交際理解與認知理解在本質上都是尋找關聯性,但關聯性是有量的大小的,交際理解與認知理解的區別正好體現在這個量上。關聯理論的兩條關聯原理對這一區別作了高度概括:
原理一:人類認知常與最大關聯相吻合。
原理二:每一個明示的交際行為都傳遞著自身的最佳關聯假設。
第一條是認知原理,它揭示人類認知的普遍規律,也就是說在認知過程中人類往往是根據認知對象對自己產生的最大關聯去把握它們。這一原理不僅說明認知與關聯的聯系,而且還對它們之間的關系在量上也作了描述――與“最大”關聯相吻合。解釋認知對象時所需的精力與認知對象(如一句話)的復雜程度和認知主體的現時語境假設的深度及廣度有關。一般來說,認知對象越復雜,需要付出的精力越大。有時雖然認知對象表面看起來很簡單,但認知主體不能憑借現時語境假設而找到認知對象的關聯時,他/她就需要擴展或重新構建自己的語境,而擴展/新建語境是需要付出精力的。有時需要擴展/新建語境許多次才能找到關聯,這時關聯就不大了,因為付出的精力太大,而關聯與語境效果成正比,與精力成反比。“人類的認知常與最大關聯相吻合”是說人類認知事物(包括話語)基本是順著自己的認知語境(假設)來實現的,因為利用現時語境假設或稍作擴展不需要付出多大精力,而在語境效果一定時,付出的精力越小關聯也就越大――趨向于最大。已被認知的新內容又會成為認知別的新事物的語境,人類認知就這樣不斷前進。
關聯原理二是交際原理,它的核心內容是最佳關聯假設,該假設包括兩點內容:
(1)明示刺激信號具有足夠的關聯,值得受話者付出精力進行加工處理;
(2)明示刺激信號具有發話者的能力和意愿允許范圍內的最大關聯性。
最佳關聯假設與最佳關聯是兩個不同的概念,關聯是針對受話者而言的。最佳關聯假設的第一點是講明示刺激信號對受話者關聯量的下限――足夠;第二點是講明示刺激信號對受話者關聯量的上限――發話者能力和意愿允許范圍內的最大,這是說聽話者在尋找新信息(認知對象)與自己的最大關聯時所選擇的語境不能超出發話者的能力與意愿。也就是說不要選擇發話者不愿意使用和無能力知道的語境,雖然有時選擇這些語境時,可能對受話者產生最大關聯。
交際中的理解與關聯的關系,在量上上限是“發話者能力與意愿”,下限是“足夠”,這是與認知理解的不同之處。交際中的這一“足夠”下限意味著:交際中發話者發出的包括語言在內的明示刺激信號對接受者來說是一定有足夠關聯的。正因為這樣,所以當我們聽到有人對我們說話時,我們一般不會不理不睬。而普通認知中所碰到的某一認知對象(如在廢報紙中看到的某一句話)對認知主體不一定產生關聯,或者說認知中關聯并沒有預先存在,也就是說認知中關聯量的下限是零。正因為這樣,所以我們每天碰到許多新信息(如報紙上的、廣告牌上的、電視上的等等)時經常是不理不睬。
交際中關聯量的上限有更復雜的意義。其一,受話者解釋話語時不能不顧發話者的能力與意愿而一味地順著自己的現時語境假設去尋找最大關聯;其二,上限本身的存在就意味著交際中的理解過程是有終點的,而不是無休止的。認知理解中的關聯量的“上限”是“最大”。“最大”是在多個的比較中確立的,并且已確立了的還可以被后來的替代。這就是說認知理解中的關聯量沒有明確、具體的上限。這意味著認知主體可以隨意地選用自己的語境假設以求得最大關聯,并且認知理解的過程沒有明確的終點。
明示交際中的理解是一種特殊情況下的認知,這種認知的意義不應該超出發話者的意義,認知語境不應該超出發話者的能力與意愿。有時受話者能從話語中發現一種并非屬于發話者的意義,那就是因為受話者所選用的語境超出了發話者的能力與意愿。這樣的理解是普通認知理解,而非明示交際中的理解。
2.2 對話語理解的推理做出了全面、合理的解釋
關聯理論認為話語的理解依賴語境和關聯。這事實上是對話語理解的推理做出合理的解釋,同時揭示了話語理解的導向和制約機制。語境理論實際上是關聯理論的認知工具,解釋話語理解的推理;關聯則解釋話語理解的導向和制約,是關聯理論認知工具的使用原理。
關聯理論認為語用推理從整體上看包括非論證性推理和論證性演繹推理。非論證性推理不同于論證性邏輯推理――論證性邏輯推理僅借助確定的前提就可得出正確的結論。而在語用推理中受話者的任何可得到的概念信息都可以成為前提。(D. Sperber & D. Wilson1986/1995:65)這就是說聽話人在做話語理解的推理時可依據自己可得到的任何概念信息,或者說他/她沒有確定的前提可依。這就是語用推理的非論證性。理解一個話語單單有語言知識是遠遠不夠的,對話語的解釋一方面是由話語的字面意義決定,另一方面是由一些可及的語境假設決定的。(D. Wilson1995:43)聽話人需要形成語境假設作為理解話語的前提。形成語境假設實際上就是根據已說出的話去構建一種可以合理解釋說話人為什么要說這句話的原因的背景假設。這種根據某一已知事實結果去推斷出產生這一結果的原因的推理在邏輯學上叫溯因推理(非論證性邏輯推理的一種)。用公式表示:
B
AB
A
例如,從塞車的結果推斷出路前方出了交通事故。這一推理過程是:塞車(B);如果路前方出了交通事故(A),那么塞車(B);所以路前方出了交通事故(A)。
關聯理論的創始人雖然沒有申明關聯理論的語用推理具有溯因特性,但實際上已是如此。語用推理的溯因特性已得到許多學者的公認,如Hobbs et al.(1993), Bunt & Black(2000),熊學亮(2003),徐盛桓(2003)等。
但關聯理論認為語用推理不僅僅是溯因這種非論證性推理,還包括論證性推理――演繹推理。演繹推理規則在非論證性推理中起著關鍵性作用。(D. Sperber & D. Wilson1986/1995:69)我們在理解話語時,總是先圍繞話語形成語境假設(此過程為溯因推理),然后把這個語境假設當作大前提,把話語本身當作小前提,運用演繹推理規則進行推理,可得出結論,即話語的含義。如例①:
① I always treat other people’s money as if it were my own.
這是英國撒切爾夫人任英國首相期間在接受英國廣播公司采訪時說的一句話。這句話的字面意義是:我總是像使用自己的錢一樣地來使用英國納稅人的錢。那么,它的暗含意義是什么呢?這就需要推理。首先是溯因推理,即假設“她花自己的錢總是很謹慎”。這一推理過程如下:
撒切爾夫人說“我總是像使用自己的錢一樣地來使用別人(英國納稅人)的錢”(B);
如果“她花自己的錢總是很謹慎”(A),那么她才說“我總是像使用自己的錢一樣地來使用別人(英國納稅人)的錢”(B)。
所以“她花自己的錢總是很謹慎”(A)。
接著就是演繹推理,得出那句話的含義:
她花自己的錢總是很謹慎(語境假設/大前提),
她總是像使用自己的錢一樣地來使用別人(英國納稅人)的錢(話語/小前提),
所以,她總是很謹慎地花英國納稅人的錢(含義/結論)。
2.3 發現話語理解的導向和制約
例①的分析顯示:話語的含義是通過推理獲得。推理的第一步是溯因。溯因是或然推理,而不是必然推理。換句話說,聽話人聽到話語后形成語境假設時有多種可能。形成不同的語境假設就會得出不同的結論,即話語就會得到不同的解釋。緊接著的演繹推理是必然推理――它是把溯因推理所得出的結論用作大前提,把話語當作小前提,必然地得出結論。但是如果溯因推理出錯,它就會依據錯誤的前提得出錯的結論。如例①中,如果我們溯因推理是這樣進行的: 她花自己的錢總是很隨便――這將成為下一步演繹推理時的大前提, 那么,演繹推理所得的結論就完全相反:“她花英國納稅人的錢總是很隨便”。
那么聽話人是怎樣對話語作出單一而正確的解釋的呢?關聯理論認為這是因為他/她有關聯期待(expectations of relevance)這個依據。這就是話語理解的導向和制約。根據D. Wilson(1995:46),每個話語產生的關聯期待準確而強有力,足以能夠排斥所有其他的解釋而確立唯一解釋,所以當我們找到那個能滿足關聯期待的解釋時,我們就能確定那是唯一的解釋。
關聯期待是檢驗語用理解正確與否的標準。那么什么是關聯期待呢?根據D. Wilson(2004:9),關聯期待是指:聽話人有權期待話語具有足夠的關聯,值得受話者付出精力進行加工處理,并且它具有發話者的能力和意愿允許范圍內的最大關聯性。
關聯期待的這一具體內容與“關聯原理二”的內容是一致的,所以關聯期待標準就是關聯原理標準。
關聯期待是說當受話者聽到話語時,對話語產生一種期待。首先,受話者期待話語具有足夠的關聯,值得他/她付出精力進行加工處理。這樣受話者就會注意話語,不會對話語不理不采,從而理解的過程就自動開始。并且,受話者期待話語具有發話者的能力和意愿允許范圍內的最大關聯性。這是說受話者一方面期待話語的最大關聯,另一方面也要考慮到發話者的能力與意愿。關聯性的大小是由語境效果和處理話語時所付出的精力來決定的――與語境效果成正比,與精力成反比。而語境效果是話語新信息與語境假設舊信息作用的結果。理解話語時,話語新信息是已定的,因此,語境效果的大小就取決于語境假設的選擇了。因此,受話者在判斷某個話語是否在某種解釋下具有發話者的能力與意愿允許范圍內的最大關聯性時要考慮自己所用的語境假設是否是發話者所指的語境假設。就例①而言,“ 她花自己的錢總是很隨便”的假設不是發話者所指的,即撒切爾夫人是不原意別人這樣來假設她的,所以應該放棄。如果受話者所用的語境假設是發話者的能力與意愿允許范圍內的,而且在這種語境下解釋話語時,話語產生的語境效果最大,并且在構建這一語境假設時耗費的精力又不大,從而話語也就實現了發話者能力與意愿允許范圍內的最大關聯性,那么這一解釋就是符合關聯期待的解釋,也就是唯一正確的解釋。這時關聯期待就得到了滿足,理解的過程也就自動停止;如果對話語的某種解釋沒有滿足關聯期待,就會開始新一輪的解釋。
從以上分析可以清楚地看出:關聯期待/關聯原理二對語用理解的導向和制約是這樣操作的――它決定受話者在理解話語時語境形成的方向和深度。沒有這一導向和制約,受話者很可能迷失在語境王國,進而對話語作出錯誤解釋。
3 結束語
關聯理論既抓住了語用與認知的本質,又發現了它們在同質基礎上的區別;該理論不僅對話語理解的推理做出全面、合理的解釋,而且發現了話語理解的導向和制約機制。由于這兩大發現,關聯理論又為研究交際誤解產生的根源奠定了理論基礎,將解決長期以來在誤解研究領域最令人困惑的難題――誤解產生的根源(這個根源是因為語用推理的第一步是溯因推理)。這些貢獻將為語用認知學的發展產生不可估量的影響,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參考文獻
杜福興. 也談關聯理論[J]. 外語教學, 2005(2).
杜福興. 關聯性的方向性研究[J]. 外語學刊, 2006(4).
蔣 嚴. 語用推理的邏輯屬性――形式語用學初探[J]. 外國語, 2002(4).
熊學亮. Peirce 式逆證論與語用推理[A].錢學軍. 語言學:中國與世界同步[C]. 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2003.
徐盛桓. 常規關系與語句解讀研究――語用推理形式化的初步探索[J]. 現代外語, 2003(2).
Blakemore, D. Understanding Utterances: AnIntroduction to Pragmatics[M]. Oxford: Blackwell, 1992.
Bunt, Harry & William Black. Abduction, Belief and Context in Dialogue: Studies in Computational Pragmatics[M]. Amsterdam:JohnBenjamins, 2000.
Fabian, J. Ethnographic Misunderstanding and the Perils of Context[J]. American Anthropologist, 1997(1).
Fillmore, Charles C. An Alternative to Checklist Theories of Meaning[A]. In Cogen, C., Thompson, H., ThurgoodG. & Whistler K.(eds.).Proceedings of the Berkeley Linguistic Society [C]. Berkeley: Berkeley Linguistics Society, 1975.
Fillmore, Charles C. Frames and the Semantics of Understanding[J]. Quaderni di Semantica, 1985(5).
Hobbs, J. R., Mark Stickel, Douglas Apeltand Paul Martin. Interpretation as Abduction[J].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1993(63).
Lakoff, G. Women, Fire and Dangerous Things: What Categories Reveal about the Mind[M].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7.
Sperber, D. & D. Wilson. Relevance: 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M]. Oxford: Blackwell, 1986/1995.
Wilson, D. Relevance and Understanding[A]. InBrown, G.,Malmkjr,K., Pollitt, A. & Williams, J. (eds.). Language and Understanding[C].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5.
2011年第6期
總第163期外語學刊
關鍵詞:建筑工程,工程管理,施工管理
一.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要性
1.1 管理工作的好壞,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企業的經營效益、企業信譽乃至企業存亡的問題。建筑工程施工必須具備一定的技術條件和技術裝備,而這些技術條件和技術裝備需要企業的技術力量和技術工作組織管理水平來支撐和實施。
1.2 建筑施工有其特殊性。建筑的類型、樣式繁多,規模要求各不相同,施工作業受天氣影響較大,而復雜的多工種交*施工、多項技術綜合應用、工序搭接較多,在這些生產過程中都需要加強管理,進而保證施工正常有序地進行,以便達到預期的質量要求、使用功能要求和降低建筑成本要求的目標。
1.3 隨著建筑業的發展,新工藝、新技術、新材料、新裝備不斷出現,同時承擔的新工程可能結構更復雜,功能更特殊,裝修更新穎,從而促使生產技術水平不斷提高,技術主裝備不斷先進,技術管理要求不斷提高,這也使得施工管理更顯重要。
二、建筑工程施工的質量管理
1. 施工過程質量管理上的漏洞。
1. 1質量管理體制不盡完善。我國現行的建設工程質量管理體制是經過改革開放逐步完善形成的。長期實行的局部封閉管理和內部監督體系,難以保證嚴格、公正的質量監督。一些質量部門執法不力,導致行業內保護主義不能得到有效遏止,使工程質量受到極大的制約。
1. 2施工企業和施工從業人員法律意識淡薄。工程從業人員大多以農民工為主, 靠經驗施工; 有的施工管理人員理論豐富經驗不足。《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筑法》的頒布實施,明確了建筑施工企業的責任和義務,也明確了施工企業在工程技術、質量管理中的操作程序和規范。
但一些施工企業和個人由于法律意識模糊,法制觀念淡薄,在施工活動中違反操作規程,不按圖施工,不按順序施工,技術措施不當,甚至偷工減料,造成工程質量低劣。
2. 加強質量管理的幾條措施。
2. 1建立和完善工程質量領導責任制。
施工企業法定代表人和項目經理對所承建項目的工程質量負有領導責任及終身責任。要按照“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從人員、材料、設備、工序、工藝、技術等方面層層落實工程質量責任。
2. 2嚴格工程材料的采購使用。材料的質量是工程質量的基礎。
采購和使用的工程材料質量必須符合標準規定。對進入現場的工程材料和設備實行多方位檢查,必須有產品合格證或質量保證書,并應符合設計規定要求,需復試檢測的材料必須經復試合格才能使用,使用進口的工程材料必須符合我國相應的質量標準,并持有商檢部門簽發的商檢合格證書。同時,還十分注重設計、施工過程對材料、構配件、半成品
的合理選用,保證不混用。
2. 3強化工程質量監理。質量管理貫穿于工程建設的全過程。
施工階段的質量控制,主要是對施工生產各個環節或中間產品進行全過程的監督、檢查與驗收,其質量控制程序和內容隨著施工的不同階段變化而變化。不論施工準備階段、施工階段還是工程保修階段,質量監理單位都應按照有關法律法規、技術標準、技術規范及合同規定的要求,認真覆行監理職責,不能有絲毫的懈怠和馬虎。對不合格的工序堅決返工。
2. 4提高從業人員素質。
施工企業人員有決策層、管理層和作業層等三個層面。人員的素質涵蓋參與施工活動的人群的決策能力、管理能力、經營能力、控制能力、作業能力及道德品質等諸多方面。無論是決策、管理者還是技術操作者,都應該是行家。
三、建筑工程施工的安全管理
1. 必須通過安全檢查及時掌握企業的安全生產狀況。
作業現場的安全檢查就是為了切實發現作業現場的危險源和安全隱患,提出改進的措施,并形成安全整改書,作為一段時間內安全整改工作的重點。作業現場安全檢查不僅要檢查靜態的項目(如消防器材的設置是否符合安全要求等) ,也要有動態的檢查項目(如現場作業人員是否遵守安全操作規程等) ,對于一些隱性的檢查項需要通過與作業人員的談話去獲取,真實了解各個環節管理、作業調度、作業交接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安全檢查實施的時間可以根據企業自身的情況,最好能以周為單位實施。
2. 安全生產責任制、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操作規程必須持續改進。
對于生產責任制,要保證設置合理,有相應安全管理能力和專業知識的人對自己熟悉的工作負責,否則需進行調整。
3. 已經制定的應急預案必須進行演練。
在發生事故的時候,人的意識、判斷力往往比較低下,如果沒有事先的良好訓練,應急預案就無法發揮應有的作用,必然導致事故擴大。組織應急演練必須有專門的技術專家作指導,在應急演練前還需進行全員安全培訓。
4.做好安全培訓,特別做好新員工的“三級教育”。
由于建筑行業人員的流動性大,“三級教育”更為必要。三級教育的重點應該放在使員工掌握所在施工隊的作業特點、安全注意事項、個體防護要求、應急措施等方面。為了避免安全培訓流于形式,在安全培訓前要做好需求分析,分析培訓的人員層次、需要培訓的內容、培訓的形式,通過這樣的培訓有效提高被培訓人員急需加強的知識和技能。
四、建筑工程施工的進度管理
在項目施工管理中,最重要的管理內容是項目的施工質量、進度與投資控制。對于施工質量和成本投資控制,大家歷來是十分重視的,但對于施工進度的管理似乎有些忽視了。
1. 施工進度管理的地位與作用。
工程項目能否在預定的時間內交付使用,直接關系到項目經濟效益的發揮。進度控制的目標與投資控制、質量控制的目標是對立統一的,工程管理就是要解決好三者的矛盾,既要進度快,又要投資省、質量好。
2. 項目進度管理需要做好的幾項工作。
①建立完善的項目管理的模式與組織架構。一個成功的項目,必然需有一個成功的管理團隊,一套規范的工作模式、操作程序、業務制度,一流的管理目標和企業文化。
②建立一個嚴密的合同網絡體系。一個較大的工程,是由很多的建設者參加的共同體,這就需要有一個嚴密的合同體系,調動大家的積極性,從而避免相互的拆臺、扯皮。
③設計單位的確定及設計合同的簽訂,以及設計質量、速度的檢查、評審。設計的工作質量決定了項目施工能否順利實施。
④工程前期政府手續的辦理以及市政配套工程的安排,與政府機關的充分溝通與良好關系,也是項目成功的保證。
五、建筑工程施工的成本管理
成本管理是實現企業財務目標— 利潤最大化的主要手段之一,成本核算與成本預測、成本計劃、成本控制、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有機構成了成本管理系統。設計完成之后,進入建設項目實施階段,該階段是投資的主要發生階段,因而該階段的費用控制也是項目管理過程中的關鍵階段。
1. 設備、材料采購的費用控制。設備、材料采購是工程建設中的重要工作之一。采購貨物質量的好壞和價格的高低,對項目的投資效益影響極大。
2. 工程施工過程中的費用控制。施工階段的投資控制,不僅靠工程款的支付控制,還應靠組織、經濟、技術等措施多方面進行控制。在項目管理過程中,投資控制貫穿始終,對可能發生的投資偏差要注意主動控制和動態控制,盡可能實現費用控制目標。
關鍵詞:建筑工程;施工技術;技術管理
優化建筑施工技術管理也就是要求建筑企業在施工過程中嚴格按照國家的相關技術法規和政策,以及上級主管部門的技術指標,組織開展各項施工技術工作,建筑施工技術管理對于整個建筑工程項目具有重要的現實作用,現代建筑工程施工企業必須積極構建并完善自身的技術管理體系,明確施工過程各部門人員的技術管理職責與權限,強化對分包工程的技術管理工作,以此為基礎開展施工技術管理,保障工程施工質量,進行施工技術管理體系的構建,以此提高技術管理工作的適應性與適用性,避免照搬其他企業技術管理體系造成實施過程中不能適用的發生,進而提高企業技術管理工作實施效果。
一、建筑施工技術管理工作對工程建設的重要性
先進的合理的適用的技術的工種和施工方法,將科學的技術轉化為生產力,從根本上保證工程施工的質量,有利于用新的技術,新的工藝方法對技術管理和作業人員的教育培養,不斷的提高技術的管理素質和技術的能力,有利于施工的方案優化和施工的資源的合理配置,提高施工的效率,有利于加快速度,有利于縮短工期,有利于降低成本,有利于提高經濟效益,有利于結合工程實際開展技術改革和技術研究,不斷的總結經驗,創造新的施工方法。
1、施工技術管理水平高低關系到企業發展壯大
技術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它的水平的高度決定企業的經濟效益、企業的信譽和企業生存的問題,今建筑工程建設不斷提高產品的技術含量,沒有一定的技術條件和設備的技術很難實現,企業管理是一個建筑工程施工技術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及企業管理實現的一個縮影,從建筑工程施工技術管理的效果可以間接反映一個企業的綜合管理水平,建筑工程施工技術管理是施工過程中技術參數的各種因素影響工程質量控制過程中,反映出企業的實際應用的技術力量。良好的技術管理可以有效地消除施工質量事故消滅在萌芽狀態,降低事故成本,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為了加強建筑工程施工技術管理有重要影響的提高企業的管理水平。
2、新技術的運用需要進一步加強施工技術管理
建筑業的不斷發展,從而促使生產技術水平提高再提高,技術裝備先進也使得施工技術管理工作變得更加重要,技術更新和創新意識要更強。
3、建筑施工的特殊性決定
建筑物品的規模要求各不相同,施工作業受環境、季節、氣候和人的因素影響大,而復雜的多工種交叉的施工和各項技術的綜合應用以及工序的搭接協調等,在生產施工過程中,需我們以技術管理為先導,加強施工技術管理,引領我們保證施工正常有序地進行,以達到預期的工期要求和降低建筑成本的要求的目標。建筑業通過對施工技術的管理,可以提高建筑施工的效率,確保建筑的質量,降低建筑施工的成本,蓬勃發展的建筑行業使得競爭日益加劇,優化建筑施工的技術管理是建筑企業提高市場競爭力的有效途徑。
二、建筑工程施工技術管理重要性及其對企業各項工作的影響分析
1、建筑工程施工技術管理對企業綜合管理水平的促進作用
建筑工程施工技術管理是現代工程建設是企業管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企業綜合管理水平的體現,科學的施工技術管理工作直接影響到建筑工程施工過程的工藝參數控制,影響建筑工程施工質量,建筑工程施工技術管理是技術水平的直接反映,是企業綜合技術力量的表現,疾病預防的建筑工程施工質量有重要的影響,是企業科技管理來降低建筑工程質量通病的發展,降低成本的建筑工程質量通病的預防和控制,有效地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建筑工程施工技術管理的基礎上,進一步進行管理可以有效地促進施工企業綜合管理水平的提高,促進企業提高施工技術水平的科學工作施工技術管理可以有效地整合優化企業施工管理流程,最終達到提高企業綜合管理水平的目的。
2、建筑工程施工技術管理對企業經濟效益提高、質量管理工作實施的促進作用
由于擠壓利潤空間和降低出價競標的價格將導致建筑工程施工企業利潤逐年下降,影響企業的發展,正確理解企業技術管理的作用,建設技術管理的基礎上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已成為現代建筑工程施工企業的重要工作,科技管理系統技術管理責任體系可幫助企業發現在施工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減少和避免工程質量通病的發生,科學和技術管理工作也可以有效地建設工程建設過程的嚴格管理和控制,有效避免施工質量的通病,減少和降低質量通病的治理,合理有效地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
3、施工技術的管理對企業經濟效益的影響
市場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建設的項目的利潤減少,企業必須從自身的管理做起,提高施工的技術和管理的水平,降低施工的成本,提高經濟的效益。技術問題在建設的過程中,良好的技術管理能減少混亂,部門之間能快速找到問題,解決問題能提高業務的效率,供應商或者是分包商的施工問題所造成的質量事故,良好的技術管理可以針對問題進一步的解決,并通過技術問題之前的合同管理審計工作等等,從而來保護企業的利益。
科技管理建設過程中不僅影響了施工質量的參數控制,同時也會影響施工過程中的技術管理,嚴格的施工技術管理可有效地保證施工技術的人員與設備,科學的操作設備等,避免技術人員設備操作影響施工的質量等因素。同時也可以有效地減少設備故障和事故的操作因素,有效地降低設備運行成本所造成的事故。科學的施工技術管理工作也可以促進施工技術的改進,促進施工企業應用程序的新技術和新工藝以及新技術等,然而新技術的應用可以大大的降低施工成本,進一步的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
技術文件的科學管理的過程中,也能提高施工過程的文件,如設計更改的訂單,避免單據的延遲或者造成的一定的經濟損失,維護企業的經濟利益,建立在科技管理工作的基礎上,進一步的促進企業施工管理的各項工作,使得各項工作有序進行,才能更好地提高工作效率,提高企業的成本管理的影響,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
我們對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建筑的質量與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然而,施工技術管理的一個重要措施是為了確保工程質量的控制。為了確保項目的順利進行,進而確保工程的質量,最終提高經濟的效益,在施工的期間,更需要我們采取有效的措施,在新的形勢下,加強建筑施工的技術管理工作,進而控制施工的事故,進一步的確保質量,使得質量得以控制。
現代建筑工程中,科學的施工技術管理進而來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進而提高建筑工程施工的質量,從而可以有效的控制工程建設過程的技術,最終實現質量控制管理,進一步的降低企業質量通病的成本管理,使企業的綜合經濟效益提高。同時科技管理工作也可以促進工程建設質量的提高,促進企業的良性發展,從而提高企業的綜合市場競爭力,建設現代建筑工程施工企業必須意識到技術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才能加快建設和完善的技術管理體系,提高企業的綜合市場競爭力,是企業立于不敗之地,促進企業的良性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關鍵詞:建筑工程;項目;施工管理
中圖分類號:TU7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9-9166(2010)005(C)-0097-01
一、材料的采購供應及使用。工程施工中,其所需的材料種類繁多,并且經常有許多最新的材料應用問題。因此針對材料,必須解決好材料的采購供應、分類堆放及合理發放等方面的問題。對所需材料的品牌、材質、規格、數量要精心測算,一次到位以避免材料訂購不符,進而影響工程進度。根據現場實際情況及進度情況,合理安排材料進場,對材料做進場驗收整理分類,根據施工組織平面布置圖指定位置歸類堆放于不同場地。使用追蹤清驗。對于到場材料,清驗造冊登記,嚴格按照施工進度合理發放使用材料。
二、技術支持。對于―個工程項目,其施工工藝復雜,材料品種繁多,各施工工種班組多。這就要求我們作為現場施工管理人員務必做好技術準備。首先,必須熟悉施工圖紙,針對具體的施工合同要求,盡最大限度去優化每一道工序,每一分項(部)工程,認真合理地做好施工組織計劃。其次,針對工程特點,除了合理的施工組織計劃外,還必須在具體的施工工藝上作好技術準備,特別是高新技術要求的施工工藝。通過有計劃有目的地培訓,技術交底進而保證施工質量。再者,從技術角度出發,施工質量問題是否達到相關的設計要求和有關規范標準要求,僅僅從施工過程中的每一道工序做出嚴格的要求是遠遠不夠的,必須有相應的質量檢查制度,以確保工程質量。
三、各級人員的管理與協作。從一定意義上來說,人是決定工程成敗的關鍵。怎樣才能使施工隊伍中的技術管理人員和技術工人在施工中配合默契呢?首先,必須職責分明但不失親和力,對工人要獎罰分明多鼓勵,從精神物質上雙管齊下,培養凝聚力。其次,必須完善施工隊伍的管理體制,各崗位職責權利明確,做到令出必行,才能面對工期緊逼,技術復雜的工程時,按期保質地完成施工任務。再者,針對具體情況適當使用經濟杠桿的手段,對人員管理必定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四、工程施工。施工的關鍵是進度和質量。進度是施工管理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環,有著特殊的重要地位與作用。1、進度與工程施工管理的關系與作用。進度控制的目標與投資控制、質量控制的目標是對立統一的,一般說來,進度快就要增加投資,但工期提前也會提高投資效益;進度快可能影響質量,而質量控制嚴格就可能影響進度;但如果質量控制嚴格而避免了返工,又會加快進度。工程管理就是要解決好三者的矛盾,既要進度快,又要投資省、質量好。2、影響工程進度的因素分析。對于工程進度的影響因素,一般認為有人為因素、技術因素、材料和設備因素、機具因素、地基因素、資金因素、氣候因素、環境因素等等,但我認為,人的因素是最主要的干擾因素,常見的有以下幾種情況:(1)對項目的特點與項目實現的條件認識不清。比如過低的估計了項目的技術困難,沒有考慮到設計與施工中遇到的問題。(2)項目參加人員的工作失誤。如設計人員工作拖拉,建設業主不能及時決策;施工隊伍的選擇失誤;有關部門拖延了審批時間。(3)不可預見的事情發生。如暴雨洪水、工程事故等天災人禍的發生。3、項目進度管理需要做好的工作。我認為,要搞好項目的進度管理,需要重點解決以下問題:(1)建立項目管理的模式與組織結構。一個成功的項目,必然有一個成功的管理團隊,一套規范的工作模式、操作程序、業務制度,一流的管理目標。(2)建立一個嚴密的合同網絡體系。一個較大的工程,是由很多的建設者參加的共同體,這就需要有一個嚴密的合同體系,從而避免相互的拆臺、扯皮。(3)制定一個切實可行的工程進度計劃。這一計劃不僅要包含施工單位的工作,還要包含業主、設計單位、監理單位的工作等。4、項目進度計劃的檢查與調整。在項目實施中,經常出現實際進度與計劃進度不一致的現象。這種偏差必須采取措施予以糾正。項目部通過結合現場情況,了解工程實際進展情況,對工程的施工進度及存在的問題及時發現,并分析偏差的原因,分析偏差是否影響到后續工作和總工期。并采取各種手段解決進度滯后問題。施工質量能否得于保證,除了施工中使用合格的材料外,最主要的是一定要嚴格按照相關的國家規范和有關標準的要求來完成每一道工序,嚴禁偷工減料。狠抓施工階段的質量控制,必須貫徹執行“三檢”制,即自檢、專檢、聯檢,通過層層的檢查,驗收后方允許進入下一道工序,從而確保整個工程的質量。高度重視項目施工過程中的質量控制。工程項目施工涉及面廣,是一個極其復雜的過程,影響質量的因素很多,施工中極易造成質量事故。因此工程項目施工過程中的質量控制,就顯得極其重要。一定要高度重視,對影響工程質量的人員、施工工藝、機械工具、材料和環境五大因素要進行控制。
五、資料與施工同步。項目施工中,資料與施工要同步進行。任何項目的驗收,都必須有個竣工資料這一項。竣工資料所包含的材料合格證、檢驗報告、竣工圖、驗收報告、設計變更、測量記錄、隱蔽工程驗收單,有關技術參數測定驗收單、工作聯系函、工程簽證等等,都要求我們在整個項目施工過程中要注意收集歸類存檔。如有遺漏,將給竣工驗收和項目結算帶來不必要的損失,有的影響更是無法估量。
六、成品保護。在工程施工過程中,成品保護可謂至關重要,對于每一道工序,任何一小點的破壞都會從整體上破壞觀感質量,影響工程驗收。因此,必須高度重視成品保護。
七、施工中的安全管理。安全管理是工程建設的核心,是決定工程建設成敗的關鍵。施工必須安全,安全為了施工,只有確保了安全,工程施工才能順利進行,因此在工程項目施工中,必須重視安全管理。針對相應的施工安全問題,需設置專職安全員日13抓,天天講多培訓學習,防患于未然。
綜上所述,工程項目的施工管理是一項較為復雜的工作,必須高度重視精心組織,科學管理,做好各方面的每一項工作,齊心協力才能按時保質地完成施工任務。
作者單位:廣東金恒豐建設有限公司
參考文獻:
關鍵詞:建筑工程 管理影響因素措施
中圖分類號: TU198 文獻標識碼: A
我國建筑業進入了快速發展的、機遇與挑戰并存的時期,這對建筑工程管理水平就有了更高的要求。加強對影響建筑工程管理的主要因素的探討,對建筑業的穩定、健康、持久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在實際工程項目中,需結合各項目特點,進一步細化管理中的各項工作,才能按時保質地完成施工任務。
一、施工準備階段管理
首先,施工企業中標并與建設單位簽訂施工合同以后,項目經理部首先應立即建立完善的工程項目管理機構并制訂出嚴密的質量保證體系、質量責任制和質保措施。在制訂質量保證措施時,應緊緊抓住質量計劃指標、質量計劃實施和質量目標實現三大環節,要求項目部各職能人員都應擔負起質量管理責任,以各自出色的工作質量來保證項目的整體工程質量。
其次,項目經理必須使分包工程和材料、構配件的采購工作始終處于受控狀態,并按計劃有序地運行。為此,項目經理應優選合格的分包單位和供應商。
第三,項目經理應組織并主持由地勘單位、設計單位、建設單位和本企業技術負責人、施工員和各專業班組長參加的圖紙會審,以利于施工人員全面了解設計意圖、及早發現并消除圖紙中可能出現的差錯和疑難問題,確保工程項目質量目標順利實現。
第四,項目經理部應堅持對全體施工人員(管理人員和操作工人)進行經常性的質量意識、專業知識和安全操作技術等方面的教育和培訓,不斷提高施工人員素質,以確保工程項目質量目標的實現。
二、工程實施階段管理
1.建筑材料。建筑材料和構配件是建筑工程質量的物質基礎,因此,建筑材料(構配件)的質量控制是提高工程質量的重要保證,只有建筑材料和構配件質量符合設計和質量驗評標準的要求了,才能確保工程項目在規定工期內實現質量目標。為此,項目經理部必須對建材、構配件供應商的質量保證能力進行嚴格評審,采用公開招標方式擇優選定供應商;材料、構配件進場后必須對其質量進行嚴格的檢查驗收,驗收合格者應分類堆放或儲存,并建立材料檔案和領退料登記制度,以避免材料、構配件損傷、變質。
2.機械設備。項目經理部應根據擬建工程的結構類型、層數、施工方案和現場具體情況,確定需用建筑機械設備的種類、型號和數量,采購或租賃相應機械設備,并制訂出機械設備進場的先后順序計劃,以充分發揮機械設備的使用效率。在采購或租賃設備時,務必認真檢查其質量檢驗合格證或歷次使用情況和維修記錄,以確保機械設備在施工全過程中均能連續、正常運轉。
3.技術交底。施工組織設計作為指導施工全過程的技術文件,應由項目部技術負責人對其施工方案中有關施工技術和質量要求內容,向參與施工的相關技術人員(施工員、質檢員)和各專業班組長進行書面或口頭技術交底,并簽署技術交底文件,作為指導施工的技術依據。在施工過程中,項目技術負責人對建設單位或監理工程師提出的有關施工方案、技術措施及設計變更等,應及時向現場技術人員和相關班組進行書面技術交底,并簽署技術交底文件、存檔,以確保工程項目施工質量。
4.工程測量。開工前施工員應編制擬建工程測量控制方案,并報項目技術負責人批準,同時,將紅線樁校核結果和水準點引測結果一并報項目經理部查驗、審批,獲準后方可破土動工。施工過程中應對紅線樁、水準點、工程測量控制樁(中心樁)等采取妥善的保護措施,嚴禁擅自移動或碰撞。建筑物軸線、標高及關鍵部位坐標應由專業測量人員測設、質檢員復查、技術負責人復測,并填報“測量記錄”及“施工測量放線報驗單”,送監理工程師簽認,以確保工程測量質量。
5.施工工序。工序質量控制得好與壞,直接影響施工項目的整體質量,因此,必須嚴格而科學地控制施工工序質量。而在各工序中設置質量控制點,則是對工序質量進行預控的有效措施。
三、竣工驗收階段的管理
1.竣工驗收前,工程項目技術負責人應按編制竣工資料的要求,收集并整理有關材料、構配件、設備的質量合格證明材料以及各種材料的試驗檢驗記錄、隱蔽工程記錄、施工記錄等質量記錄。
2.竣工驗收前,工程項目技術負責人應組織參與本項目施工的技術、質量、生產等有關專業技術人員到現場對工程項目從分部到整體進行認真檢查、檢驗和評定。對查出的施工質量缺陷應迅速予以糾正,并且在糾正后再次進行查驗,以確保其符合設計文件和質量驗收標準要求。隨后,施工方向建設單位、監理部門、質監單位提出工程竣工報告。
3.施工方提交工程竣工報告后,應積極參加由建設單位組織的、有各有關方面參與的竣工初驗和竣工驗收程序。驗收合格后,除整理好竣工驗收相關技術資料并歸檔外,還應與建設單位或業主簽訂工程質量保修書和房屋建筑使用說明書,以確保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四、把好施工現場管理關
建筑工程項目施工現場管理就是用科學的管理標準、方法和制度,對施工現場的各種要素,即人的因素、建筑施工機械、原材料及構配件、施工方法、施工環境和氣候條件以及工程技術與建筑市場信息等進行科學有效的計劃、協調、組織和控制,使他們均能時刻處于良好的運行狀態,更好地為建筑工程項目提供優質服務。為確保工程項目質量目標的實現,項目經理部除了切實抓好施工準備階段、工程實施階段和竣工驗收階段的質量控制外,還應做好下列幾項工作:
1.加強對施工現場的監管。在每一個分部、分項工程或專項(工序)工程施工前,均應要求承包人提交施工技術方案,報現場監理或建設單位審核,待審核通過后再由項目部技術負責人向相關專業班組做技術交底,施工員和質檢員負責施工過程中的監督、指導和檢查驗收;對于像深基坑土方開挖、大體積混凝土澆筑等特殊分部分項工程的施工方案,項目經理部必須召開專項方案論證會,經過科學論證后確認該施工方案,并報請施工企業技術負責人審核批準后,承包人方可按該施工方案施工。
2.妥善協調專業之間、工種之間矛盾。施工現場專業之間、工種之間,或總包與分包之間難免會出現一些矛盾,項目經理部要根據項目既定的質量目標要求,及時進行協調處理。如果發生因專業之間、工種之間相互不配合、不協作而造成質量缺陷或影響工期,項目經理部有責任、有權利召集相關各方開現場協調會,找出矛盾癥結所在,提出確保工程質量的措施及實施方案;對已造成的質量缺陷或工期延誤,在客觀地分析并確定責任方后,可以以相關施工合同為依據,向責任方提出索賠。
五、施工階段的進度控制
建筑工程項目的進度控制是指對工程項目各施工階段的工作內容、工序、持續時間和邏輯關系編制成網絡計劃,并付諸實施,在實施過程中檢查實際進度是否按計劃要求進行, 對出現的偏差分析原因,以便盡快采取補救措施或調整、修改原計劃,直至工程竣工、交付使用,進度控制的目的是確保進度目標的實現。工程建設監理所進行的進度控制是指為使工程項目按原計劃要求的時間竣工驗收而開展的相關監督管理活動。施工階段的進度控制管理主要從以下幾方面進行考慮:設計的影響;物資供應的影響;施工技術的影響;施工組織的影響;施工條件的影響;施工中各工種相互配合的影響;施工管理的影響,以及自然環境和氣候條件等因素的影響。
六、施工階段的投資控制
建設工程項目投資的有效控制是工程建設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所謂工程項目投資控制,主要是在投資決策階段、設計階段、項目實施階段,把建設項目投資控制在批準的造價限額內,隨時糾正發生的偏差,以保證項目投資目標的實現,以求在各個建設項目中合理使用人力、物力、財力,取得最大的投資效益。
七、結語
建筑工程項目的施工特點決定了建筑業是高危險、安全事故多發的行業;施工生產的流動性和復雜性也都決定了施工生產過程中的不確定性難以避免。另一方面,建筑施工露天和高處作業多,手工勞動及繁重體力勞動多,而勞動者的素質又相對較低,所有這些更增加了許多不安全因素。施工企業和項目經理部在日常施工管理中,一定要建立一套完整的、科學的工程質量、安全生產、進度控制、成本管理制度,確保建筑工程項目的順利進行、施工企業利潤的最大化和施工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 陳讓農,劉春.淺談工程項目質量管理[J]. 科技資訊.200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