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成人久久77-亚洲国产成人久久99精品-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hezyo-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动漫-人妖hd-人妖ts在线,一本道高清DVD在线视频,2020亚洲永久精品导航,国产久久视频在线视频观看

當前位置: 首頁 精選范文 煤礦安全避險范文

煤礦安全避險精選(五篇)

發布時間:2023-10-12 17:40:16

序言:作為思想的載體和知識的探索者,寫作是一種獨特的藝術,我們為您準備了不同風格的5篇煤礦安全避險,期待它們能激發您的靈感。

煤礦安全避險

篇1

1煤礦安全避險“六大系統”的重要作用

煤礦安全避險“六大系統”,主要包括通信聯絡系統、供水施救系統、壓風自求系統、緊急避險系統、人員定位系統和監測監控系統幾個部分。煤礦安全避險“六大系統”建設的主要指導原則為“綜合治理、預防為主、安全第一”。煤礦安全避險“六大系統”的建立和完善是安全發展、以人為本理念的具體實踐,也是煤礦安全生產理論創新的體現。以事后應急求援為核心的減災措施、以安全避險為核心的避災措施以及安全避險科學理念的提出共同形成了煤礦井下安全保障體系,從而有助于井下工作人員避災、逃生、自救等整體安全避險措施的形成,以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損失、人員傷亡率以及災害事故發生率。

2煤礦安全避險六大系統設置

2.1通信聯絡系統設置

煤礦通信聯絡系統也稱為礦井通信系統,能夠為煤礦應急救援、安全避險和安全生產調度提供有力保障。系統主要包括礦井內部通信和外部通信兩個組成部分,煤礦內部通信系統涉及礦井救災通信系統、礦井移動通信系統、礦井廣播通信系統和礦用調度通信系統幾個部分。各個煤礦應設置礦用調度通信系統,并廣泛推廣礦井移動通信系統和礦井廣播通信系統,礦井救災通信系統也是礦山救護隊必備的救援設備。

2.2供水施救系統設置

供水施救系統能夠在煤礦發生災害事故后,保障井下核心區域的飲用水供給,也是礦井建立灑水系統和消防系統的主要基礎,主要包括供水閥門、供水管網和清潔水源等幾個部分。各個礦井需要根據《煤礦安全規程》的有關規定,不斷建立健全灑水和消防系統。在依據《煤礦安全規程》的相關規定,設置閥門和三通的基礎上,在人員較為集中和全部采掘工作面裝設供水管道和閥門,從而在礦井發生災害事故時,為各個采掘工作面提供緊急供水保障[1]。

2.3壓風自救系統設置

煤礦壓風自救系統指的是能夠在礦井發生緊急情況時,為井下工作人員通過壓風裝置提供空氣的設備,主要包括下述幾種情況:第一,與礦井下自救設備相互補充,共同配合使用,從而增加救援時間。第二,掘進工作面出現冒頂問題,對巷道全斷面造成堵塞,冒頂部位無風時。第三,采掘工作面發生停風,礦井內有害氣體的濃度急劇升高造成人員缺氧,同時,由于巷道較長,而工作人員無法及時撤離時。第四,礦井突然發生瓦斯或煤突出預兆,礦井內瓦斯濃度迅速升高,工作人員無法及時應用自救器或是自救器失效時。壓風自救系統一般由供氣閥門、壓風自救設備、送風管網和壓風機站幾個部分組成[2]。

2.4緊急避險系統設置

煤礦井下緊急避險系統指的是煤礦井下出現緊急事故時,為井下工作人員提供安全保障的一種措施、設備、設施共同構成的統一整體。緊急避險系統的主要建設內容涉及應急預案的科學制定、避災路線的合理設置、井下緊急避險設施的建設以及入井人員自救器的提供等等[3]。

2.5井下人員定位系統設置

煤礦井下人員定位系統也可稱為煤礦井下工作人員管理系統或是煤礦井下工作人員位置監測系統,該系統的主要作用在于檢測井下人員活動范圍、核心區域和井下人員數量、工作時間、出入區域時間限制、核心區域出入限制、工作人員出入井時間以及井下人員位置監測等等[4]。這一系統具有管理、報警、查詢、儲存、打印、顯示、監測等作用。煤礦井下人員定位系統在持證上崗管理、下井帶班領導管理、井下作業人員考勤、事故應急救援、特種作業人員管理、未按時升井人員的發現和定位、避免井下人員進入危險區域以及防止井下超員生產等方面都具有無法替代的重要作用。井下人員定位系統的設置主要包括識別卡、位置監測點裝備、傳輸裝備和地面中心站裝備等幾個方面[5]。

2.6安全監測監控系統設置

安全監測監控系統的主要作用在于主要風機開停、局部通風機開停、饋電狀態、風壓、風速、風筒狀態、煙霧、硫化氫濃度、氧氣濃度、風窗狀態、風門狀態、溫度、濕度、礦塵濃度、二氧化碳濃度、一氧化碳濃度、甲烷濃度等指標進行監測,同時能夠實現甲烷風電閉鎖、斷電和甲烷超限聲光報警控制等。安全監測監控系統設置通常包括監控點裝備、傳輸裝備和地面中心站裝備等三個方面[6]。

3總結

篇2

關鍵詞:安全事故; 煤礦; 安全避險; 六大系統; 問題

Abstract: To further strengthen the work of production safety, improve the overall level of company safe production, ensure that each citizen's life and property safety, countries in the coal mine safety has been engaged in unremitting research, which in the coal mine " safety risk " of six system construction and improvement to invest enough attention. This paper start from the “coal mine safety risk " six big systems running the existence question, proposed the corresponding solution countermeasure.

Key words: coal mine safety accident; safety; hedge; six system problem;

中圖分類號:TD8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一、煤礦安全避險“六大系統”及其預期運行目的

對于煤礦企業來說,“安全就是生命、生命高于一切”。國家提出煤礦和非煤礦山要制定和實施生產技術裝備標準,安裝監測監控系統、井下人員定位系統、緊急避險系統、壓風自救系統、供水施救系統和通信聯絡系統等安全避險系統,全面提升煤礦安全保障能力。

建立完善礦井監測監控系統,對煤礦井下瓦斯、一氧化碳濃度、溫度、風速等的動態監控;加強系統設備維護,定期進行調試、校正,及時升級、拓展系統功能和監控范圍,確保設備性能完好,系統靈敏可靠;健全完善規章制度和事故應急預案,明確值班、帶班人員責任,礦井監測監控系統中心站實行24小時值班制度,充分發揮其安全避險的預警作用;從而保證煤礦實現安全管理。建設完善煤礦井下人員定位系統,確保能夠實時掌握井下各個作業區域人員的動態分布及變化情況,能夠在事故發生時及時、準確的定位人員位置,進行安全救助工作。建設完善井下緊急避險系統,為入井人員配備額定防護時間不低于30分鐘的自救器,煤與瓦斯突出礦井應建設采區避難硐室,進而完善緊急避險系統。建設完善礦井壓風自救系統,按照所有采掘作業地點在災變期間能夠提供壓風供氣的要求,進一步建設完善壓風自救系統,深部多水平開采的礦井,空氣壓縮機安裝在地面難以保證對井下作業點有效供風時,可在其供風水平以上兩個水平的進風井井底車場安全可靠的位置安裝;井下壓風管路要采取保護措施,防止災變破壞。建設完善礦井供水施救系統,在所有采掘工作面和其他人員較集中的地點設置供水閥門,保證供應急供水,同時加強供水管路維護。建設完善礦井通信聯絡系統,在井底車場、運輸調度室、采區變電所等地方安設電話,要積極推廣使用井下無線通訊系統、井下廣播系統,萬一發生險情以便及時通知井下人員的撤離。

在黨和政府的號召下,煤礦安全避險“六大系統”在各地建設的不同基礎上,各種大大小小的煤礦在緊張有序的進行之中。然而,事實上在煤礦“安全避險”六大系統的實際運行中存在很多問題亟待解決。

二、目前我國煤礦安全避險“六大系統”運行中存在的問題

(一)六大系統不明確、運行沒有保障

安全避險六大系統的各個系統分工明確,內容清晰,但在實際應用中由于系統涉及范圍廣,界定就很模糊,很容易忽視某一系統的重要作用。“六大系統”的建設潛藏著巨大的商機,一些企業聞風而來,企業自身條件不夠導致企業市場混亂,這樣擾亂了整個市場秩序,制造了大量的劣質工程,既不利于企業利益,又影響了六大系統的建設和完善。

(二)煤礦企業認識不夠

一些礦山企業對六大系統建設認識較高,但也有部分礦山企業認為“六大系統”意義不大,只是當做政府的命令被動拖延、應付;加上企業自身的經濟利益,盡可能降低對其系統的投資,導致建設進度滯后,工程不合格。

(三)地方政府監管不到位

各地政府部門對于煤礦“六大系統”建設的組織管理良莠不齊,有些是地方政府設置了企業準入條件,一定程度上保證了企業的基礎條件,然而,政府的監督管理只是流于形式,沒有介入煤礦企業“六大系統”的實施,企業在安全避險問題上就會松懈,嚴重后果就是事故的發生。

(四)礦安產品不達標

安全避險“六大系統”建設規范要求,煤礦系統相關設備必須采用礦安產品。但就目前實際情況看,煤礦通過認證的礦安產品品種較少,有些類型的設備還沒有礦安產品,這與要求嚴重不符,不能滿足建設需要。一般礦安產品的價格比非礦安產品高好幾倍,這也是企業不愿投資的因素之一。

三、完善安全避險“六大系統”的措施

(一)嚴格遵守建設規范

面對企業對于“六大系統”建設的程度和水平的不同,要嚴格要求企業進行改進和完善,以同樣的標準和規范來審核企業的安全建設,杜絕一些企業存在的應付心里。同時,也要靠國家的大力支持,認真督促煤礦企業聘請有資質的單位對“六大系統”進行統一設計,保證“六大系統”布局設計合理,保證系統設備的技術的先進性和性能的穩定性。嚴格按照基本規范標準進行建設和完善,保證工程質量,確保“六大系統”安全可靠。

(二)加強系統管理工作

加強管理是確保“六大系統”有效運轉并發揮作用的根本保證。煤礦企業必須建立有效的“六大系統”管理規章制度,健全由企業主要負責人統一領導的管理體制和機制,不斷加強日常建設、管理和維護,適時開展“六大系統”應急救援演練,確保“六大系統”正常運行。

(三)促進系統間的有效運行

一方面,各個系統自身要正常運行,監測監控參數準確、深入,人員定位系統及時準確,壓風自救系統、供水施救系統水管正常,切實充分發揮系統應有的安全保障作用。另一方面,“六大系統”在整個煤礦安全避險中是一個整體,要切實發揮“六大系統”的整體效能,注重“六大系統”之間的有機銜接,對“六大系統”實施動態管理,并不斷健全和完善應急預案。人員培訓和聯合應急演練也是十分必要的。

(四)加強對于“六大系統”的思想認識

首先,要充分認識加快推進“六大系統”建設的重要意義,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央加強安全生產工作的重大決策部署上來,堅持全面建設的決心不動搖、各類礦井如期建成的信心不動搖。其次,“六大系統”建設不是一勞永逸的,在礦井生產安全條件變化時“六大系統”也會隨之變化,并隨著采掘工作的進行而逐步完善,在整個工程水平提高時也會進一步提升。“六大系統”的運行是一個不斷變化更新的工程,要特別重視“六大系統”的建設,從而切實成為煤礦安全的有力保障。

建設完善安全避險“六大系統”,建立有效地“防災、減災”體系,“自救”體系,以及“安全避險”體系,整體提升煤礦安全系數。建設完善“六大系統”作為有效保護廣大礦工人身安全,進一步增強企業使命感、緊迫感,切實加強領導、落實責任、強化措施,加快推進安全避險“六大系統”的建設完善工作,充分體現了黨的“以人為本”、“執政為民”的目的,也是推進我國安全生產狀況持續穩定好轉的重要途徑和提升煤礦安全保障能力的實踐創新。

結束語:安全問題始終是煤礦企業的重中之重。社會各界包括政府、企業、員工、普通公民等等都十分關注煤礦安全,這是人們一直憂心的問題。因為事故一旦發生,唯一可以挽救一線人員生命的就是安全避險的“六大系統”的建設,這是員工生命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線,嚴守這最后一道防線是國家的責任,更是企業的職責。

參考文獻:

[1] 豐建榮,史鵬飛,代貴生. 煤礦井下安全避險“六大系統”的可靠性分析[J]. 太原理工大學學報.2011(06)

[2] 鄭君.集思廣益 建設煤礦“六大系統”[J].勞動保護.2011(10)

[3] 程國奇,付春興. 煤礦安全避險六大系統的建設[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11(03)

篇3

【關鍵詞】 安全避險 “六大系統” 煤礦企業 井下

1 引言

“安全第一、綜合治理、預防為主”一向都是我國對于安全生產的統一方針。為進一步加強安全生產工作,全面提高企業安全生產水平,國務院于2010年7月發出《關于進一步加強企業安全生產工作的通知》,明確提出“煤礦、非煤礦山要安裝監測監控系統、井下人員定位系統、緊急避險系統、壓風自救系統、供水施救系統和通信聯絡系統等技術裝備”,并要求三年之內完成。從此,“監測監控、人員定位、緊急避險、壓風自救、供水施救和通信聯絡”合稱為煤礦井下安全避險“六大系統”,并成為礦井建設的必備設施。安全避險“六大系統”是避免或減少瓦斯、水災、火災等重特大事故發生,應急救援和緊急避險的有效措施,對提高礦井避災能力、減少和控制災害損失、提高事故救援效果以及加強日常井下管理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義,是煤礦企業實現正常安全生產的基礎性條件之一,應該、也必須按時、按要求建立或完善到位。

2 煤礦行業的安全現狀

近年來我國礦山安全生產工作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安全事故總體呈下降趨勢,但因為礦山事故基數大,礦山安全形勢仍十分嚴峻。如:2013年7月19日,河南省新密市鄭宏恒泰(新密)煤業有限公司發生一起瓦斯事故,造成1人死亡、12人受傷。又如7月23日,四川省煤炭產業集團芙蓉公司杉木樹煤礦N3022風巷在排放瓦斯過程中,發生瓦斯爆炸事故,造成7人死亡等,煤礦安全事故還時有發生。據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統計,2011年,在煤炭產量持續增長的情況下,全國煤礦發生事故1201起、死亡1973人,同比減少202起、460人,分別下降14.4%和19.0%,2010年全國非煤礦山共發生生產安全事故1009起、死亡1271人,同比分別減少221起、269人,下降18%和17.5%。盡管如此,我國作為采礦大國,礦山事故導致的死亡率依然位居世界第一。因此,建立健全安全避險“六大系統”是每個煤礦企業生產管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也是從根本上提高煤礦企業安全保障能力的有效措施之一。

3 煤礦安全避險“六大系統”分析

3.1 煤礦安全監控系統

煤礦安全監測監控系統可實現對瓦斯濃度、沖擊地壓、中毒窒息、火源等安全隱患的監測監控,并通過控制風壓、風速等來預防事故的發生,是煤礦安全高效生產的重要保障。煤礦安全監控系統分井下和井上兩部分。井下主要設備是礦用分站,是井下信息收集處理的基本單元,實現對生產場所的安全監測與控制。井上主要設備是信息采集處理中心,需要保證數據的可靠性和系統德穩定性,把井下上傳的監控信息及時準確的傳輸到煤礦各個生產部門,為煤礦安全管理提供決策依據,確保煤礦生產的安全。煤礦企業一方面,需要加強對系統設備維護,定期進行調試、校正,及時升級、拓展系統功能和監控范圍,確保設備性能完好,系統靈敏可靠。另一方面,需要健全完善規章制度和事故應急預案,當系統發出報警、斷電、饋電異常信息時,能夠迅速采取斷電、撤人、停工等應急處置措施,充分發揮其安全避險的預警作用。另外,煤礦安全監控系統在應急救援和事故調查中也發揮著重要作用,當煤礦井下發生瓦斯(煤塵)爆炸等事故后,系統的監測記錄是確定事故時間、爆源、火源等重要依據之一。

3.2 煤礦井下人員定位系統

煤礦井下人員定位系統又叫煤礦井下作業人員管理系統和煤礦井下人員位置監測系統。它集井下人員考勤、跟蹤定位、災后急救、日常管理于一體,具有管理、報警、查詢、儲存、打印、顯示、監測等作用。該系統包括井下作業人員管理和大屏幕顯示系統兩部分。對于煤礦井下人員定位系統企業應當按照《煤礦井下作業人員管理系統使用與管理規范》(AQ1048—2007)的要求,建設完善井下人員定位系統。應優先選擇技術先進、性能穩定、定位精度高的產品,并做好系統維護和升級改造工作,保障系統安全可靠運行。人員定位系統在遏制超定員生產、防止人員進入危險區域、事故應急求援、井下人員考核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人員定位系統是“六大系統”中技術含量較高、日常管理也相對最為復雜的一個系統,除初始投入較大外,后續投入也較大。另外,一旦發生事故,人員定位系統在一定范圍內能夠大致確定入井受災、被困人員的位置,對災難發生后確定搶險救災的重點方向有指導意義,可有效提高搶險效率,贏取生命救援時間。

3.3 煤礦井下緊急避險系統

煤礦井下緊急避險系統是指在煤礦井下發生緊急情況時,為遇險人員安全避險提供生命保障的設施、設備、措施組成的有機整體。一旦發生事故,可以為受困人員的生命安全增加一層防護。緊急避險應遵循“撤離優先,避險就近”的原則。煤與瓦斯突出礦井應建設采區避難酮室,突出煤層的掘進巷道長度及采煤工作面走向長度超過50om時,必須在距離工作面50om范圍內建設避難酮室或設置救生艙。遇到緊急情況,遇險人員如不能到達安全出口或及時升井時,避災人員就近撤到避災硐室。為節省投資,根據礦山實際情況,避災硐室可利用已有巷道改造而成。避災硐室內應按規定配備食品、壓縮氧氣供氧裝置、礦用防爆空調、飲用水、自救器、電源裝置、人體排泄物收集處理裝置、急救箱蘇生器、急救箱環境監測傳感器等輔助設施。避災硐室設1個通道與中段巷道相連,通道內設有普通密閉門和防水門,防水門壓力按0.1MPa設防。硐室和通道內設有各種安裝電纜和風水管路的管架和卡子,硐室外設置標識牌,明確標注避災硐室的位置和規格,避災硐室入口處設有“緊急避險設施”的反光顯示標志。另外,避難硐室大小應能滿足采掘工作面等相關區域全部人員安全避險的要求。

3.4 煤礦通信聯絡系統

煤礦通信聯絡系統也稱為礦井通信系統,能夠為煤礦應急救援、安全避險和安全生產調度提供有力保障。它包括礦用調度通信系統、礦井移動通信系統、礦井廣播通信系統、礦井救災通信系統等。礦用調度通信系統除用于日常生產調度通信聯絡外,煤礦井下作業人員可通過通信系統匯報安全生產隱患、事故情況、人員情況等,并請求救援等;礦井移動通信系統具有通信及時和便捷的優點,特別適合煤礦井下移動的作業環境;礦井廣播通信系統需要井下供電,所以一旦發生停電事故,會影響系統正常工作,所以應當配有大于兩小時以上的備用電源。行人巷道、采掘工作面等作業場所應設置廣播擴音設備。一旦發生事故,調度室可通過礦井廣播通信系統,將事故類別、事故地點、逃生和撤離路線等,通知井下作業人員;礦井救災通信系統主要用于煤礦井下災后救援,救護隊應裝備礦井救災通信系統。另外,用于煤礦井下的通信設備必須是防爆型電氣設備,在電纜和光纜上傳輸的信號必須是本質安全型信號。用于煤礦井下的電話必須是礦用本質安全型防爆電話。

3.5 煤礦壓風自救系統

煤礦壓風自救系統是安裝在壓風管道上,通過防護袋或面罩向使用人員提供新鮮空氣的裝置,具有減壓、節流、消噪聲、過濾、開關等功能。一旦礦井下發生突發事故,如瓦斯等有害氣體濃度升高或自救器失效等,遇險人員可近進入自救裝置,打開壓氣閥進行避災自救,為遇險人員提供足夠的時間等待救援,提高礦山安全生產中的自救力。壓風自救系統可以與生產壓風系統共用。在井下大巷中宜將供氣管路敷設在進風巷道中,在采煤工作面順槽宜將供氣和供水管路敷設在進風和回風巷道中。壓風自救裝置的設置位置可在采煤工作面、掘進工作面附近以及其他人員集中的地點,但應注意與移動式救生艙、避難硐室等避險設施的設置協調,避免重復建設,降低成本。

3.6 煤礦供水施救系統

由于井下環境惡劣,不能保證水源的體積和質量,供水施救系統就是在礦山發生災變時,及時為井下提供生活飲用水和輸送營養液的系統,包括水源、過濾裝置、供水管路、三通及閥門等。整個供水管道系統需要具備極強的抗災變能力,即使在災變中受到強力沖擊,也要保證其完好性。該系統除建設完善的防塵供水系統外,還在所有采掘工作面和其它人員集中的地點設置供水閥門,以保證在災變期間為各采掘地點提供應急供水,為被困人員提供足夠的生存水源。另外還要加強供水管路維護,不得出現跑、冒、滴、漏現象,保證閥門開關靈活。

4 結語

綜上所述,加強安全避險“六大系統”安全管理,貫徹落實上級部門關于“六大系統”建設文件、管理辦法和規定,做好隱患防范措施,不僅有助于提高煤礦生產的避災、逃生、自救等整體功能,而且能夠大大降低各類事故所導致的危害,降低人員傷亡率以及風險事故發生率,構成事故應急救援和災害事故預防的有機整體,對于礦山安全生產具有積極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篇4

本次以新《安全生產法》為指導,根據近年來出臺的《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企業安全生產工作的通知》(國發〔2010〕23號)《國務院關于堅持科學發展安全發展促進安全生產形勢持續穩定好轉的意見》(國發〔2011〕40號)《國務院安委會關于進一步加強生產安全事故應急處置工作的通知》(安委〔2013〕8號)《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煤礦安全生產工作的意見》(〔2013〕99號)等文件精神和安全生產應急救援新要求,吸取2013年吉林通化礦業集團公司八寶煤礦瓦斯爆炸事故救援等典型案例經驗教訓,參考《規程》全面修訂專項課題研究成果和提出的建議,梳理吸納各地區、有關單位提出的修訂意見建議,借鑒國外先進經驗,結合我國煤礦安全和礦山救援工作實際進行修訂。

本次《規程》修改后,應急救援內容由原來的1章、5節、42條修改為現在的1編、6章、48條。

應急單獨設編

本次《規程》修訂,將原“第二編井工部分第十章煤礦救護”擴充修改為“第六編應急救援”,首次將應急救援內容單獨設立為一編,成為《規程》六大組成部分之一,突出了應急救援在煤礦安全工作中的重要性,是本次《規程》修訂的重要變化之一。

應急救援工作是煤礦安全生產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保障煤礦安全生產的最后一道關口,通過科學、高效的應急救援工作,能夠最大限度地減少事故造成的生命和財產損失。近年來,我國依托大型優勢企業建立了7支國家礦山應急救援隊和14支區域礦山應急救援隊。煤礦企業也按照有關法律法規要求建立了應急救援隊伍。

截至2015年10月底,全國共有專業煤礦礦山救護隊404支,專職礦山救護指戰員2萬6 553人。另建有兼職礦山救護隊2 854個,兼職救護隊員2萬7 868名。全國礦山救護隊在礦山事故救援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比如在2010年山西華晉焦煤公司王家嶺礦“3?28”重大透水事故救援中,6 000余名專業救援力量攜帶近700套排水、醫療等設備千里馳援,經過8天8夜連續奮戰,成功救出115名礦工,創造了我國礦山救援史上的奇跡;在2011年河南省義馬煤業集團千秋煤礦“11?3”沖擊地壓事故應急救援中,礦山救護隊經過連續41 h的全力搶救,成功救出67名被困礦工;在2012年貴州安利來煤礦“7?26”冒頂事故救援中,由于礦山救護隊處置得當、搶救及時,58名遇險礦工全部獲救,避免了一起特別重大事故發生。據統計,2011―2015年,全國礦山救護隊參加各類事故救援5 853起,搶救生還遇險礦工2 960人。

近兩年來,受煤炭市場低迷、煤礦企業經濟虧損影響,礦山救護隊建設出現了隊伍運行經費投入不足、救護指戰員流失、部分救援裝備補充更新不及時等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煤礦救援隊伍的穩定和戰斗力。

本次《規程》應急救援內容的修訂,是保障和提升煤礦事故應急救援能力的重要措施。修訂后的《規程》在修改完善各項預防工作規定的同時,加強了應急救援工作要求,旨在全面提升煤礦安全保障水平。

修訂后的應急救援部分適用范圍由原來只對井工煤礦企業,擴展到包括井工煤礦和露天煤礦企業,內容由原來主要是對救護隊的要求,擴展到對煤礦企業和救護隊的要求,增加了應急管理、安全避險、隊伍建設、科學施救、指揮協調、救援保障等方面規定,體現了以人為本、生命至上、科學施救的理念。

條文內容變化

新《規程》應急救援編的48條中,新增加的有23條,新修改(包括條文合并)的有24條,未進行修改的有1條。本次修訂刪除了行業標準中已有的6個技術操作性條文,對內容緊密相關的條款進行了合并。

強化企業主體責任,增加應急管理要求

新《規程》應急救援編強化和落實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要求加強煤礦企業的應急管理、應急準備和救援能力,以保障發生事故后井下人員有效開展自救互救和事故企業在第一時間迅速組織應急救援。

比如在“一般規定”中增加了企業應當建立健全應急管理和應急準備各項規章制度,明確了企業主要負責人是應急管理和事故救援的第一責任人,必須編制應急救援預案并定期組織應急演練;作業人員必須熟悉應急預案和避災路線、具有自救互救和安全避險知識;班組長應具備兼職救護隊員的知識和能力、能夠在發生險情后第一時間組織作業人員自救互救和安全避險;事故后煤礦應當立即啟動應急響應、全力組織搶險救援等。在“救援裝備與設施”中增加了煤礦企業應當儲備應急救援裝備及物資等規定。這些規定都是突出強調了應急準備以及事故后第一時間的救援和井下人員的自救。

增設安全避險規定,保障礦工逃生自救

國內外的經驗表明,煤礦發生事故后,各種安全避險設施設備對礦工有序撤離和避險待救具有重要作用。安全避險既是礦工自救的重要方式,也能為外部救援爭取時間。

我國近年來對煤礦建立井下安全避險系統作出了規定和要求,全國的井工煤礦基本上建立起了安全避險系統。

為了建立長效機制,新《規程》應急救援編,首次將安全避險內容納入進來。在“一般規定”中增加了礦井必須建立井下安全避險系統的規定,并專門增設“安全避險”一章,設立10個條文對各種應急避險設施的建立和維護管理提出要求。

加強現場救援指揮,提高科學施救水平

煤礦事故發生后,由于救援現場各方面人員較多,而井下災情往往復雜多變,因此,科學、有序地組織和實施救援至關重要。

大量成功救援的經驗和處置不當的教訓表明,必須要根據實際災情科學決策、指揮和施救,必須加強現場管理,絕不能違章指揮、違規操作、盲目施救。

新《規程》應急救援編增加了礦山救護隊指揮員必須作為救援指揮部成員參與救援決策,必須有中隊及以上指揮員帶隊進入災區偵察和救援;在救援中遇到威脅救援人員安全情況時現場指揮員有權作出撤出危險區域的決定;事故煤礦應報請當地政府和主管部門在通信、交通運輸、醫療、電力、現場秩序維護等方面提供保障等新規定。

在封閉火區等技術措施方面,進一步細化和規范了處置措施,在防止火區氣體爆炸、保障救援人員安全方面作了新的規定。新增了處理頂板、沖擊地壓、露天礦邊坡和排土場滑坡事故應遵守的有關規定。

規范救援隊伍建設,提升專業救援能力

按照國務院和總局關于取消和下放行政審判事項的要求,礦山救護隊資質認定已經取消。為適應減少行政審批后,加強事中事后監管的形勢和要求,保障和規范礦山救援隊伍的建設和管理,新《規程》應急救援編增加了礦山救援隊伍必須實行標準化、軍事化管理的規定。

增加了礦山救護隊出動執行救援任務必須穿戴礦山救援防護服裝、佩戴并按規定使用氧氣呼吸器、攜帶相關裝備儀器的規定,以進一步提升救援隊伍的專業技術水平和軍事化戰斗素質,確保礦山救援隊伍在煤礦災害事故應急救援中能夠拉得出、沖得上、打得贏。

理順規章標準關系,妥善處理專業銜接

本次修訂中注意做好與專業規章、標準的銜接。著重理順了《規程》應急救援編和《礦山救護規程》的關系。《規程》應急救援編重點規定煤礦企業應該做什么、不能做什么的原則性要求;《礦山救護規程》重點規定礦山救援工作具體操作層面的要求。避免出現互相矛盾、“打架”現象,便于企業和執法人員執行,而且兩部規程各有側重,有利于各自發揮應有的作用。

因此,根據本編結構內容調整需要和《規程》修訂原則,除了前面敘述的增加了有關條款外,也適當減少了對礦山救護隊在具體操作層面上的規定條款。比如,刪除了原《規程》中第469條、498條、504條、509條、515條和520條,這些條款都是具體操作層面規定,在現行《礦山救護規程》中都有詳細規定。

注意事項

應急裝備配備與應急避險設施建設

煤礦企業應當按照新《規程》應急救援編的要求,為所屬礦山救護隊配備救援裝備、儲備應急救援裝備和物資、建立安全避險設施。具體執行這些規定時應當注意:

一是關于礦山救護隊配備救援裝備的具體標準,現行標準《礦山救護規程》已經明確規定了礦山救護隊配備救援裝備的基本標準并有具體列表,煤礦企業應該不低于這個基本標準為本企業礦山救護隊配備救援裝備。

二是煤礦企業儲備應急救援裝備及物資的種類和數量,應當符合有關國家、行業標準或者國家、地方的有關規定。沒有具體標準和規定的,應當根據企業所屬煤礦的數量、生產規模、自然條件等具體情況進行儲備,以適應煤礦災害事故應急救援的需要。

三是煤礦企業建設緊急避險設施,應當根據礦井實際情況、能夠滿足井下礦工應急避險需求來建設,并且,建立的緊急避險設施必須與井下監測監控、人員位置監測、通信聯絡等系統相結合,共同構成井下安全避險系統。

提高礦山應急救援隊的事故處理能力

加強業務培訓和針對性訓練。在按照有關要求進行培訓和訓練中,要針對當前礦山事故減少、新隊員實戰經驗缺乏的實際情況,在培訓中多增加事故處置案例分析教學、采取老隊員帶新隊員等方式方法加強業務培訓;在訓練中增加隊員佩用氧氣呼吸器訓練時間,加強高溫濃煙訓練和模擬實戰演練,提高隊員的技術水平和心里素質。

配備先進適用的救援裝備。除了按照規定配備基本救援裝備外,鼓勵救援隊伍根據需要配備和使用先進適用的救援裝備,特別是自身防護裝備、災區探測和氣體檢測分析儀器、應急通信裝備、滅火和排水裝備等。

堅持開展礦山救護隊標準化達標及考核活動,這是規范和加強礦山救援隊伍的重要抓手,是全面提高和檢驗礦山救援隊伍能力的重要措施。

保持救援隊伍穩定和加強救援文化建設。礦山救護隊是專業應急救援隊伍,從事具有較高危險性、技術性和特殊性的工作,使命光榮、任務艱巨,煤礦企業和主管部門應當采取措施保障救護隊員享有相應待遇,保持救援隊伍的穩定性。并且通過加強救援文化建設,增強救護隊員的責任感、使命感和榮譽感。

下一步計劃

配合《煤礦安全規程》的,國家安全監管總局正在組織開展《礦山救護規程》和《礦山救護隊質量標準化考核規范》等規章標準的修訂工作,進一步健全完善礦山救援規章標準體系。

加強組織全國礦山救護隊開展標準化達標和互查互檢工作,推動全國礦山救援隊伍的規范化、標準化管理,不斷提高技術水平和救援能力。

制定計劃和組織開展應急管理執法檢查,將煤礦企業編制應急救援預案、組織開展應急演練、建設安全避險設施、應急救援隊伍建設、應急救援裝備配備等作為重點檢查內容,以加強煤礦企業的應急能力。

篇5

【關鍵詞】煤炭行業;礦難分析;百萬噸死亡率

1 中美煤礦安全生產現狀

我國煤礦安全生產記錄不容樂觀。據國家統計局和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統計數據顯示,我國煤礦傷亡事故從2000年的2863起,死亡5793人,增加到2002年的4344起。隨后的三年死亡人數也接近6000人。2009年,我國煤礦事故死亡人數2631人,比08年減少584人,比02年減少4364人。煤礦百萬噸死亡率近些年來一直呈下降趨勢,09年為0.892,但仍是美國的近50倍。

然而在美國,采煤業卻是其國內所有行業中最讓人羨慕的安全行業之一,安全指數與零售業相當。2009年達到歷史新低僅為18人,百萬噸死亡率僅為0.018人。美國采煤業年產近10億噸,雖然只有中國年產的三分之一,但比例卻真正實現了安全與生產并行。

2 企業重視程度不同

從從業人員方面看,美國煤礦工人職業穩定性比較好,平均年齡45歲左右,一般為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管理人員均為大學本科以上。新招礦工必須參加6個月以上的培訓。

目前,我國煤礦生產作業人員過多,整體文化水平低,缺少培訓,缺乏自我保護能力。據統計,我國國有煤礦大專以上技術人員僅占職工總數的3%左右。不少中小型煤礦沒有專業技術人員,許多小煤礦經營者缺乏基本安全管理知識。

我國煤礦整體技術狀況比較落后,煤礦采掘機械化程度不高,目前全國機械化采煤率在40%左右,其中國有重點煤礦在78%左右,50%的小型煤礦仍采用落后的開采方式,整體勞動效率低。煤礦生產效率低,井下作業人員多,發生事故、遭受傷害的幾率就大,這也是我國近年來煤礦特別重大事故頻發的一個重要原因。

3 井下緊急避險相關規定

美國規定,在距離生產工作面和正在安裝或拆除開采機械的地點305米之內設置避難設施,在從工作面到入井口沿線的有人作業區域,兩座避難設施的間距須在人員1小時的不行行程之內,以保證該區域任何位置作業的人員走到避難設施的時間不超過30分鐘,在偏遠地段工作的人員如不能在三十分鐘之內到達避難設施,則應在避災路線巷道中布置自救器存放柜,以方便遇險人員獲得額外的自救裝置,所有礦工可在30分鐘內到達地面或到達地面逃生設施的礦井無需配備避險設施。對于三十分鐘的逃生距離,《最終規定》要求礦方根據本礦具體條件進行確定。應選擇典型的礦工代表,考慮礦工不同的年齡體重健康水平和吸煙習慣,同時考慮巷道高度坡度底板狀況,通過使用自救器進行實際測試。

我國規定,所有煤與瓦斯突出礦井都應建設井下緊急避難設施;采取應建設避難同室;距離突出煤層采掘面500米范圍內應建設避難設施。其他礦井在突發緊急情況下,飯井下工作人員在自救器額定防護時間內靠步行不能安全撤至地面的,應建設井下緊急避難設施;距離采掘工作面1000米范圍內的應建設避險設施。

從以上分析可見,美國的規定更加嚴格,意在確保工作區域任何設置的工作人員走到避難設施后安全出口的時間不超過30分鐘(美國煤礦自救器額定防護時間一般為1小時,剩余三十分鐘為避難設施啟動時間和人員在過渡艙內的沖洗時間)。局避險設施超過三十分鐘行走距離的偏遠地點人員可以從自救器存放柜獲取接續自救器,以提高人員依靠自救器逃生的續航能力。

4 自然條件有差距

美國煤層地質構造簡單,大多數為緩傾斜或近水平煤層,斷層、褶皺、沖刷、陷落等構造破壞很少,煤層瓦斯含量低,除個別礦井瓦斯需抽放外,大部分可用通常方式來控制瓦斯。如其兩大主要煤田之一的阿巴拉契煤田,90%以上為水平或近水平煤層,埋藏淺,目前礦井平均開采深度僅90米,80%的高產高效工作面屬中厚煤層,而高瓦斯、容易發生重大事故的煤礦,一般被列為不可采礦井而被關閉。

與美國相比,我國煤層賦存條件差。目前,全國2.6萬多處礦井幾乎都是瓦斯礦井,其中30%左右是高瓦斯與突出礦井,有煤塵爆炸危險的礦井占87%,有自然發火危險的礦井接近50%,60%到70%的礦井是在復雜和極復雜的構造條件下進行開采。

5 安全狀況對比

美國發展機械化、自動化,減少用工。井工礦,廣泛采用短壁采煤法,使用連續采煤機、自行礦車和錨桿安裝機。70年代以來,推廣綜合機械化長壁采煤。目前,長壁綜采產量占井工礦總產量的50%,近年來,采用高新技術的超大型長壁工作面的平均日產達10000t。1997年6月,美國“20英里礦”創造了月產908271t的世界記錄。短壁采煤法雖然存在著回收率低的缺點,但減少地表下沉,保護環境,在美國已形成了一整套采煤機械化配套裝置,用人少,工效高,安全狀況好、效益好,所以在美國一直廣泛采用。

應當說,近30年來美國井工礦效率的提高和安全狀況的改善,是與連續采煤機短壁采煤法分不開的。而長壁采煤為礦工提供了更好的安全場所。大功率重型設備的使用,使設備故障大大減少;自動化技術的應用,進一步減少了人為因素的影響;電液系統的進一步使用,加快了支架的推移,減少了工作面人數;使用遙控采煤機,為工人提供了較好的安全保證。美國綜采礦井的20萬工時工傷率,僅為5人以下世界最低。

由于我國煤礦安全裝備差,機械化水平低,特別是鄉鎮煤礦大部分不具備起碼安全生產條件,因此我國煤礦安全狀況不好。

6 亟須強有力的政府監察

美國礦山安全監察體系是世界主要產煤國中最完善的,煤礦安全監察力量也是最強的。依據《礦山法》,美國礦山安全與健康監察局對全國礦山實施垂直監察職能,每年對井工煤礦至少監察4次,露天煤礦2次。一旦發現問題,將依法進行處罰直至關閉礦井。

1969年,美國《煤礦法》頒布實施后,因煤礦安全與健康監管部門對違反《煤礦法》的行為處以高額罰款,甚至強制關閉礦井和判處礦主監禁等,迫使不少達不到安全生產條件的煤礦被關閉。

我國的煤礦安全監察力量相比美國而言,顯得十分薄弱。2003年美國只有1526座煤礦,86187名煤礦雇員,煤礦安全監察人員有1086入,平均每名監察員監察的煤礦數為1.4座,不到80名煤礦雇員就擁有1名煤礦監察員。我國煤礦安全監察員在1800名左右,平均每名監察員監察的礦井數為14.7座,為美國的10.5,倍,3650名煤礦從業人員才擁有1名監察員,為美國的45.6倍。同時美國煤礦監察經費也高于我國,2004年美國礦山安全與健康監察局投入2.67億美元。

綜合前面的對比分析結果,與我國目前的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對照,雖然現階段我國煤礦安全生產形勢確實十分嚴峻,但從美國的發展情況與避免、減少煤礦事故的經驗看,如采取有效措施,事故是可得到一定控制的。

參考文獻:

[1]張傳寶,賈秀華.中美煤礦安全法律體系對比研究[J].煤炭經濟研究,2011(7).

[2]楊大明,武越.中美兩國煤炭井下緊急避險相關規定對比分析[J].煤炭科學技術,2012(20).